送昌上座歸成都
昭覺堂中有道人,龍吟虎嘯隨風云。
雨花經席冷如鐵,一縢日轉十二輪。
寶勝蓬蒿荒小院,埋沒醯羅三只眼。
個是江南五味禪,更往參尋莫擔板。
昭覺堂中有道人,龍吟虎嘯隨風云。
雨花經席冷如鐵,一縢日轉十二輪。
寶勝蓬蒿荒小院,埋沒醯羅三只眼。
個是江南五味禪,更往參尋莫擔板。
昭覺寺的殿堂里有你這位有道之人,如龍吟虎嘯般能隨風云際會。講經之處冷寂如鐵,時光流轉,一天過去。寶勝寺蓬蒿叢生,荒廢了小院,埋沒了那如醯羅三只眼般的智慧。這江南的五味禪法,你若再去參尋可別固執片面。
道人:指昌上座。
龍吟虎嘯:形容道人有不凡的氣勢。
雨花經席:講經的地方。
一縢日轉十二輪:指一天時間過去。縢,同“騰”,這里指時間流轉。
寶勝:寺廟名。
醯羅三只眼:佛教中一種具有特殊智慧的象征。
五味禪:禪法的一種說法。
擔板:比喻固執片面。
黃庭堅與禪門交往密切,此詩應是他送昌上座歸成都時所作。當時佛教禪宗發展,參禪之風盛行,詩人借詩表達對禪法參修的看法和對友人的勸誡。
這首詩主旨圍繞禪法修行,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以簡潔文字蘊含深刻哲理,在禪意詩歌中有一定價值,體現了黃庭堅對禪學的理解和感悟。
清時瑤殿引瓶金,百尺還聞墜水音。想得日長宮閣靜,玉盤珍果看浮沈。
富貴疏親聚,只為多錢米。貧賤骨肉離,非關少兄弟。急須歸去來,招賢閣未啟。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
紫蓋嫩貼水,玉梢長刺沙。避風紅出沒,驚雨綠交加。
樓船橫海發閩關,新擁高牙五嶺間。月滿柳營秋校獵,火飛藤峽夜征蠻。雙龍斬水妖精泣,萬馬嘶風部曲閒。名在羅浮峰四百,功成何用勒燕山。
寂寞高陵縣,慇勤懷大防。義于昆弟切,情視范張長。累辱馳音問,聊能達報章。總令瞻第宅,那復共徜徉。
子從兩人杰,此游真勝緣。他年傳故事,一葉共湘川。
開花送馀寒,結子及新火。關中幸無梅,汝強充鼎和。
躑躅紅花何實用,牡丹名品只虛奇。看今春晚方艱食,何似充饑有蕨萁。
乞歸先伴赤松游,甲子今來又一周。發白已憐身早退,心閒還與國同憂。書成東里終篇后,名冠西江第一流。姜桂自憐偏性在,當時藥籠愧同收。
道本絕方所,隨緣觸處真。家鄉元不遠,父子即非親。徑蘚粘輕策,江華拂凈巾。東吳與西蜀,曾不間纖塵。
閑房澹馀秋,低燈耿寒夕。孤明慘漸微,斜照愁俞寂。誰念殘光里,相看有羈客。
駐馬淇門夕,堂空暑氣徂。亂云關樹暝,寒雨驛燈孤。身計聊時序,鄉心復道途。何當報知己,秋雁滿江湖。
春明萬花如繡,見鶯簾燕戶。等閑伴、人海浮漚,暫擲閑里朝暮。相逢處。緇塵漫拂,江干楊柳相思樹。正東風、駘蕩相將,吐花搓絮。誰遣輕紅,隨風冉冉,竟銖衣墮霧。試量度。眾里豐姿,纖纖腰似束素。盡纏綿、如蠶自縛。只難剪、春情柔縷。忍拋他,煙雨萬竿,翠梢棲鷺。蘧蘧蝶影,的的駒光,付籧廬逆旅。試點檢、短吟長嘯,寂感隨緣,片羽云霄,一鐙風雨。萍漪風線,行云無跡,灞橋柳色長安月,更洞庭、舴艋西風渡。青袍草色,棄繻翻笑重來,空踏京華塵土。鄉國風物。屋蔭榆槐,更池漚麻苧。應勝卻、翠圍珠唾,伏臘從容,里社招邀,嬉游醉舞。蜃樓眼底,鮫綃心上,邯鄲一枕誰待喚,問年華、錦瑟弦依柱。雪泥鴻爪東西,呵壁成吟,夢痕記否。
吾亦愛滄洲,春風信所游。不須歌桂棹,渾勝坐蘭舟。濁浪排風起,輕帆及岸收。稍東瞻太華,遙在碧云頭。
年少懸書向國門,家聲猶說紫薇垣。登壇久已推牛耳,授簡曾看擅兔園。擁彗諸侯虛左席,操觚詞客結中原。功名不用垂鐘鼎,白首江湖亦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