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 其三
攬轡都城風露秋,
行臺無妾護衣篝。
虎頭妙墨能頻寄,
馬乳蒲萄不待求。
上黨地寒應強飲,
兩河民病要分憂。
猶聞昔在軍興日,
一馬人間費十牛。
攬轡都城風露秋,
行臺無妾護衣篝。
虎頭妙墨能頻寄,
馬乳蒲萄不待求。
上黨地寒應強飲,
兩河民病要分憂。
猶聞昔在軍興日,
一馬人間費十牛。
在秋風寒露的都城,你拉住馬韁準備出發;赴任后行臺官署中,沒有侍妾為你照料熏衣竹籠。若能像顧愷之那樣多寄來妙筆書信,河東的馬乳葡萄自會不必遠求。上黨地區天寒,你要勉強飲酒驅寒;兩河百姓困苦,你需為他們分擔憂愁。還記得過去戰爭時期,一匹戰馬的耗費抵得上民間十頭牛。
攬轡:拉住馬韁繩,指準備出發。
行臺:地方大吏的官署。
衣篝(gōu):熏衣的竹籠。
虎頭妙墨:虎頭,東晉畫家顧愷之小字,此處借指顧子敦擅長書法;妙墨,指精美的書信。
馬乳蒲萄:馬乳葡萄,因果實長似馬乳得名,為河東特產。
上黨:古郡名,今山西長治一帶,地勢高峻,氣候較寒。
兩河:指河東(今山西)、河北(今河北南部)地區,北宋時為邊防要地,民生凋敝。
軍興日:戰爭時期,指調兵征糧、軍需繁重的階段。
此詩為北宋王安石送別友人顧臨(字子敦)赴任河東(今山西一帶)時所作。北宋中期,河東地處宋遼邊境,民生艱難,王安石作為改革派,關心地方治理與百姓疾苦,故寫詩叮囑顧子敦關注民生,體現其“經世致用”的政治理想。
此詩突破傳統送別詩的離愁別緒,以“勸勉”為主線,既關懷友人生活,更強調其“分憂民病”的責任,反映了王安石“以天下為己任”的士人情懷。語言質樸懇切,情感真摯,是宋代“文人議政”詩風的典型體現。
遷謫獨熙熙,襟懷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還依道,生涯只在詩。
惟當諭山水,詎敢詠江蘺。
偶嘆勞生事,因思志學時。
讀書方睹奧,下筆便搜奇。
賦格欺鸚鵡,儒冠薄鵔鸃。
耕桑都不事,園井未曾窺。
必欲縑緗富,寧教杼軸紕。
光陰常矻矻,交友盡偲偲。
步驟依班馬,根源法孔姬。
收螢秋不倦,刻鵠夜忘疲。
流輩多相許,時賢亦見推。
叨榮偕計吏,濫吹謁春司。
仆瘦途中病,馿寒雪里騎。
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
技癢初調箭,鋒铦欲試錐。
甲科登漢制,內殿識堯眉。
數刻愁晡矣,三題亦勉之。
先鳴輸俊彥,上第遂參差。
罷舉身何托,還家命自奇。
唯慙親倚戶,敢望嫂停炊。
竭力求甘旨,終朝走路歧。
貪希仲由來,多廢董生帷。
丹桂何時折,孤蓬逐吹移。
知憐無國士,志氣自男兒。
季子貂裘敝,狂生刺字隳。
廣場重考覆,蹇步載驅馳。
明代寧甘退,青云暗有期。
禮闈冠多士,御試拜丹墀。
澤霧寧慙豹,摶風肯伏雌。
重瞳念孤跡,一第忝鴻私。
得告還鄉貴,除官佐邑卑。
折腰稱小吏,矩步慎初資。
枳棘心何恨,松筠操自持。
及親家有養,事長禮無虧。
銅墨官常改,煙霄雨露垂。
縣花聊主管,寺棘且覊縻。
吳郡包山側,長洲巨海湄。
萬家呼父母,百里撫惸嫠。
敢起徒勞嘆,長憂竊祿嗤。
宦途甘碌碌,官業亦孜孜。
政事還多暇,優游甚不覊。
村尋魯望宅,寺認館娃基。
西子留香逕,吳王有劍池。
狂歌殊不厭,酒興最相宜。
草織登山履,蒲紉挽舫??。
果酸嘗橄欖,花好插薔薇。
震澤柑包火,松江鲙縷絲。
三年無異政,一篋有新詞。
多戀南園臥,俄從北闕追。
呈材真樸樕,召對立茅茨。
載筆居三館,登朝忝拾遺。
紫泥天上降,朱紱御前披。
侍從殊為貴,圖書頗自怡。
史才媿班固,諫筆謝辛毗。
擬把微軀殺,慙將厚祿尸。
安邊上章疏,端拱獻箴規。
精鑒逢英主,知憐是首夔。
賡歌才不稱,掌誥筆難摛。
制歷無多事,詞頭每怯遲。
繁陰溫室樹,清吹萬年枝。
青瑣霞光透,蒼苔露片萎。
御香飄硯席,宮葉落纓緌。
看浴池心鳳,閑捫殿角螭。
上林花掩映,仙掌露淋漓。
對近瞻旒冕,班清辟虎貔。
宮簾垂翡翠,御水動漣漪。
紀號年淳化,朝元月建寅。
攝官捧寶冊,祝壽執樽彝。
表案行低折,宮懸聽肅祗。
德音王澤潤,謙柄斗杓?。
貴接皋夔步,深窺龍鳳姿。
策勛何烜赫,賜紫更萎蕤。
蚊力山難負,鵜梁翼易滋。
論功慚八柱,受服欲三褫。
祇慮殃將至,曾無事可裨。
趁朝空俯傴,退食自逶迤。
更直當春好,橫行隔宿咨。
內朝長得對,駕幸每教隨。
瓊苑觀云稼,金明閱水嬉。
賞花臨鳳沼,侍釣立魚坻。
拂面黃金柳,酡顏白玉巵。
分題宣險韻,翻勢得仙棋。
竟舉窺天管,爭燃煮豆萁。
恨無才應副,空有表虔祈。
睿睠偏稱賞,天顏極撫綏。
中官賜文字,院吏捧巾綦。
遭遇誠堪惜,功名竊自悲。
請纓無壯志,視草亦何為。
未獻東封頌,空鐫北岳碑。
深慚專俎豆,長欲議邊陲。
但可懷驕子,何須斬谷蠡。
胸中貯兵甲,堂上有熊羆。
成敗觀千古,施張在四維。
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
遇事難緘默,平居疾喔咿。
無權逐鳥雀,俛首任狐貍。
延尉專刑煞,詞臣益等衰。
五花儀久廢,三尺法聊施。
書命猶無諂,評刑肯有欺。
厚誣凌近侍,內亂疾妖尼。
丹筆當無赦,金科了不疑。
拜章期悟主,引法更防誰。
萋斐終無已,雷霆遂赫斯。
如弦傷訐直,投杼覓瑕疵。
眾鑠金須化,群排柱不支。
佞權回北斗,讒舌簸南箕。
闕下羊腸險,朝端虎尾危。
道孤貽眾怒,責薄頼宸慈。
西掖除三字,南山佐一麾。
蒼黃塵滿面,揮灑涕交頤。
目斷九重闕,魂銷八達逵。
尊親遠扶侍,兄弟盡流離。
秦嶺偏巉絕,商于更險巇。
吾廬何處是,我馬忽長辭。
六里山蒼翠,丹河浪渺彌。
分封思衛鞅,割地憶張儀。
懶讀三閭傳,空尋四皓祠。
畬煙濃似瘴,松雪白如梨。
壞舍床鋪月,寒窗硯結澌。
振書衫作拂,解帶竹為椸。
呼仆泥茶灶,從僧借藥篩。
鐘愁上寺起,角怨水門吹。
舊友誰青眼,新秋出白髭。
煙嵐晴鬰鬰,風雨夜飔飔。
我過徒三省,吾生自百罹。
初來聞旅雁,不覺見黃鸝。
市井采山菜,房廊蓋木皮。
野花紅爛漫,山草碧?褷。
副使官資冷,商州酒味醨。
尾因求食掉,角為觸藩羸。
有夢思紅藥,無心采紫芝。
瘦妻容慘戚,稚子淚漣洏。
暖怯蛇穿壁,昏憂虎入籬。
松根燃夜燭,山蕨助朝饑。
豈獨堂虧養,還憂地乏醫。
跡飄萍渤澥,親老日崦嵫。
閣下辭巢鳳,山中伴野麋。
風欺秀林木,云隔向陽葵。
屈產遭駑馬,丹山困嚇鴟。
悔須分黑白,本合混妍媸。
自此韜余刃,終當學鈍錘。
窮通皆有數,得喪又奚悲。
自顧才何者,空憐道在茲。
宣尼猶削伐,大禹亦胼胝。
用去當如虎,投來且御魑。
避風聊戢翼,得水會揚鬐。
琴酒圖三樂,詩章效四雖。
魚須從典賣,貂尾任傾欹。
兀兀拖腸鼠,悠悠曳尾龜。
北窗尋蛺蝶,南岸看鸕鶿。
山翠樓頻上,云生杖獨搘。
簟閑留曉魄,簷暖負冬曦。
松柏寒仍翠,瓊瑤涅不緇。
望誰分曲直,祇自仰神祇。
吾道寧窮矣,斯文未已而。
狂吟何所益,孤憤泄黃陂。
有若似夫子,尚興闕里門。
虎賁狀蔡邕,猶旁文舉樽。
昭陵自一閉,真跡不復存。
予今獲此本,亦可比玙璠。
物外纖塵絕,堪聞樂道歌。
好山光不盡,幽鳥語無多。
樹影秋云雜,泉聲晝磬和。
高僧自禪定,時有野人過。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厘。
偶拋三事重,未失百僚師。
府縣威儀引,宮城管鑰隨。
粗官嫌出將,劇位是留司。
櫻筍供筵饌,蜩蟬響路岐。
碧紗題壁處,晝錦下車時。
請雨摩騰塔,尋芳白傅祠。
維嵩過舊隠,禊洛賦新詩。
禮絕應懸榻,公余尚讀碑。
留臺咨拜表,內殿列須知。
易退甘龍臥,難虛是鳳池。
兩京全咫尺,三入不參差。
康濟荒年谷,風標饤座梨。
弼諧終在我,睠注更同誰。
溫樹陰猶在,甘棠影暫垂。
常濡玉堂筆,愿草白麻詞。
聞說去官常,凄凄返故鄉。
與君同甲子,似我有文章。
憔悴衣衫綠,蹉跎鬢發蒼。
此身知幸處,曾得紫微郎。
收藏家譜恐人尋,雨笠煙蓑自稱心。
夜踏月華三逕小,曉耕秋色一犂深。
庭園縱窄猶栽藥,活計雖貧不賣琴。
應笑區區未名客,九衢塵土滿衣襟。
霜飄楓葉滿長郊,家指西山舊結茅。
訪我謫居龍失水,憐君行路鳥焚巢。
仲尼未免遭儒戲,楊子何煩解客嘲。
歸去豫章泉石好,不知徐孺與誰交。
天臺峻極橫海濱,金庭紫洞多真人。先生舍道心照鄰,上有羲軒為逸民。
玉韞深山珠在水,圓折如虹難自晦。萬乘知名欲見之,來謁西清頻召對。
亭亭孤云本無心,瑯瑯仙骨時所欽。牢讓賜金兼好爵,俄辭堯闕復丘林。
事載緹?誠可貴,跡寄煙霞愈無累。還同麟鳳遇皇明,暫出巖扃作祥瑞。
靜對春天雪,時烹月俸茶。久閑便澹薄,漸老厭諠嘩。
徙倚終朝看,溟蒙向曉加。應同頭上發,復亂眼中花。
光暝侵燈暗,聲繁拂竹斜。東風吹片片,北戶積些些。
最豁三農望,勻淹百草芽。潤勝天上露,媚掩日邊霞。
史筆應先紀,豐年的不賒。舞縈農叟袂,飄逐使君車。
善政商于郡,優閑副使家。酒錢隨分有,詩筆且須夸。
岸灑泉聲好,園滋薺色嘉。無心思北闕,有興讀南華。
地隠商于洛,山綿楚與巴。拖腸甘似鼠,畫足不爭蛇。
有病如原憲,無才敵景差。由來叩寂寞,全勝事驕奢。
世態誠堪笑,前賢亦可嗟。絳侯憎賈誼,白傅怨王涯。
宣室終前席,潯陽暫種畬。升沉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自顧曾傷翼,甘同不食瓜。但全螻蟻命,敢鬭虎狼牙。
竹箭天生直,潢污地本漥。敢云求富貴,且免奉奸邪。
夜黑燈燒樺,朝饑飯帶砂。尚慚紆紫綬,豈望署黃麻。
親壽高如鶴,兒嬌語似鴉。時時傾一酌,聚口笑唅呀。
覽照笑浮生,秋霜發數莖。
才高空有氣,官散即無榮。
貧久心還樂,吟多骨亦清。
他年文苑傳,應不漏吾名。
陰陰林木靜,寂寂無人境。
紅綻紫葳香,嵐沈玉膏冷。
看云時獨坐,慎事常中省。
何客馭風來,新篁動疏影。
對局清宵解客醺,坐窺玄妙杳難群。
勢侵孤燭和秋冷,聲隔高梧帶雨分。
關外散飛星出漢,水邊斜起雁穿云。
無人得見爭先意,時被西林宿鳥聞。
國史書勛伐,州民頌樂康。
豈唯存柏槨,亦合葬桐鄉。
黃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長。
空余鈴閣畔,寂寞菊花香。
舊隠何年別翠微,瀑泉聲入鎖禪扉。
御前曾寫八分字,天上特宣三事衣。
燈照夜庵霜后冷,鼎烹秋菌雨中肥。
終歸五老峰邊去,杯渡長江一錫飛。
落葉上青衫,攜家赴嶺南。
欲行猶買藥,侵早即沖嵐。
久賤惟知事,長貧不解慚。
山城騎病馬,吟句去庭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