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見寄三首 其三
除卻吟詩總是塵,道人應笑可憐人。
固知參請能成佛,未到升騰且咽津。
村落風煙常似臘,禪房燈火已如春。
會須隨例餐??子,聊借明窗暫作鄰。
除卻吟詩總是塵,道人應笑可憐人。
固知參請能成佛,未到升騰且咽津。
村落風煙常似臘,禪房燈火已如春。
會須隨例餐??子,聊借明窗暫作鄰。
除了吟詩,世間其他事都如塵埃般虛幻,修道之人定會嘲笑我這個可憐人。我本就知道虔誠參佛能成佛,只是還未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只能暫且咽下口水(表示還在塵世中受欲望所擾)。村落里的風煙景象常常如同寒冬臘月,禪房中的燈火卻已讓人感覺如春天般溫暖。我應該按照慣例吃些??子,姑且借著明亮的窗戶,暫時與這禪房為鄰。
塵:這里指塵世、世俗之事。
道人:修道之人。
參請:指參禪請法,即向高僧大德請教佛法。
升騰:指超凡脫俗、得道成仙或達到很高的修行境界。
咽津:有克制欲望、在塵世中忍受之意。
臘:臘月,代表寒冷的季節。
??子:一種食品,這里可能指寺廟中的齋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塵世紛擾中,對世俗生活感到厭倦,渴望精神解脫。在與友人交流過程中,受到佛法或修行思想影響,萌生對修行生活的向往,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塵世的厭棄和對修行的向往。其特點是通過對比手法展現不同世界,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當時部分文人對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探索。
東人送降款,西人納降城。長沙李太守,誓死城不盟。高樓一舉火,老稚同焦冥。
鄭圻西峻周東傾,丘陵破碎山縱橫。千山萬山過函谷,卻放秦川如掌平。
領軍韋睿本清癯,藥裹常隨倚劍余。日御短衣巡壁壘,夜支倦體閱軍書。莫愁深葦難搜矱,試算窮巢易掃除?;⒀壑姓l可仗,佇聞幕府策何如。
往日相知苦未周,芳華都付水東流。平生每為親朋哭,不若為君哭不休。
八月浮槎海未通,龍蛇溷溷起秋風。接天北去南轅轍,顧影低佪贅世翁。醒后誰論床上下,禪中自見水西東。愚公不恤天心渺,擇善始知今古同。
豪士不受羈,自然遠俗格。貌兄以青蓮,疑也何其特。索米長安中,與兄安苦節。坐對亦何言,乃心如皓月。窮交世莫駭,狂起天應悅?;菸疑赵姡坶g飛白雪。坐此不知寒,朔風徒栗烈。
荒齋不厭舊氈寒,萍水情真自古難。身在靜中便獨坐,眼當青處喜相看。門無俗駕喧賓席,園有嘉蔬具午餐。鎮日玄關談未徹,好懷寧與歲俱闌。
鳳炙兮麟脯,瑤席兮桂俎。樂萬舞兮如云,吹笙竽兮龍二女。千孑孑兮載以輿,六蒼虬兮歷天衢。云霈霈兮夜未艾,執長轡兮久相待。
窮年百憂集,邈然思故人。故人霄漢立,迥絕誰與倫。忠貞冠白日,美質輝青春。皎皎時所污,滔滔同緇磷。人心茍存樸,世道或返淳。奈何末流弊,魚目乃混珍。何時五云下,一笑平生親。
燦爛文犀粵嶺來,竹皮冠小正堪裁。異時牛渚休然卻,留伴溫郎玉鏡臺。
埋頭不振蒼龍錫,合眼猶持白馬經。門外任教雙轂轉,堂中長對一燈青。
前朝締結梵王宮,秘咒長因乞歲豐。隆報自惟追廣孝,修除真可效臣忠。
交錯?;I觥。散盡歌笙。大江披發釣醒醒。日暮蒼山風共雨,打碎浮萍。一片亂蛩鳴。螢火幽明。深沈院落寂無星。整頓南窗秋事了,細寫黃庭。
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綠樹最分明。茅堂早起無他事,去看溪南新水生。
舊句入貞珉,新題亦已陳。光陰如許速,誰是百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