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
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
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
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
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
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
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游客來到長城腳下,在長城的泉窟邊飲馬。馬嘶叫著,聞到水有腥味,因為水里浸泡著征人的尸骨。這哪里不是流動的泉水,卻始終不能像正常泉水那樣潺潺流淌。水能洗盡骨頭上的泥土,卻洗不掉骨中的冤屈。如果尸骨能像流水一樣,那四海之內的冤魂都能還陽了。只聽見泉水空自發出嗚咽的聲音,聲音中好像還有訴說的話語。
長城窟:長城側畔的泉眼。
潺湲: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還魂:指死而復生。
古代長城是戰爭的前沿,無數征人在此征戰、犧牲。詩人看到長城下浸泡著征人尸骨的泉水,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戰爭頻繁的時期,詩人目睹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這首詩主旨是譴責戰爭的殘酷和對征人悲慘命運的同情。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和直白的語言表達深刻情感。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是對戰爭題材詩歌的豐富。
細雨沾荷散玉塵,聚成顆顆小珠新。跳來跳去還收去,祇有瓊柈弄水銀。
清風颼颼竹萬個,白日寂寂茅三間。春深只有鳥呼夢,地僻略無人叩關。豈但壺中堪避世,也勝圖上可游山。出門回首不能住,輸與道人閒復閒。綠陰啼鳥戶庭幽,解帶聊為一夕留。行李未知何日了,轉蓬方覺此生浮。市朝役役兔三窟,今古悠悠貉一丘。得似黃冠林下住,何須控鶴上瀛洲。
南岳之僧今玄奘,西游慣見龍珠帳。滿襟蕭爽金天秋,醉灑雙峰雪色幛。雙峰上人晝誦經,階前雨花深一丈。老髯合遝獻夜光,貝闕蒼蒼月東上。我嘗酷愛溫日觀,今見此畫尤豪宕。古藤千年蛟始蛻,霜骨脫落轉崛強。柔枝百尺鳳下翔,翠蕤婀娜森相向。新須舊葉更可憐,蟬翼蠅頭紛萬狀。下有漪蘭雜奇石,意態翛然甚幽曠。憶昔吾家漢博望,萬里乘槎凌浩蕩。今朝展幛寒色來,眼底玉關冰雪壯。亦欲因之歌遠游,大呼千斛涼州釀。
高秋摩眼一登臺,指點鄉關觸百哀。稚子牽衣偏屢問,白頭阿母幾時來。
細草扁舟暮,寒云澹樹天。漸沉橋外翠,空聽石間泉。廟古門當岸,村孤屋背田。眾山看處斷,微雨滯炊煙。
中原方致力,那復以家為?結草聊為屋,編花謾作籬。招降多善策,橫槊有新詩。文武才全備,王孫自一奇。
不知我者謂我狂,知者可謂我中傷?電子信息時代里,古書獨握淚沱滂。
玉妃孤住碧巖阿,一笑相逢問若何。骨格可隨凡俗換,精神較與向來多。幾回姑射山中去,何事羅浮月下過。歲晏天寒冰雪苦,幽情肯與共婆娑。
草堂新翠葑溪濆,東郭賢人送此君。顆顆深根才易地,亭亭高節便凌云。恍如鈐閣環兵衛,不與蘭臺紀戰勛。白璧黃金何足比,為題詩句謝殷勤。
芝蘭寂寞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遠客踏青來得得,歸舟載酒去茫茫。百城煙水復煙水,幾度夕陽還夕陽。及屨魁星憑轉語,同龕彌勒待行香。
清涼國里列仙儒,坐擁溪山畫不如。黃卷上堂朝日后,青衿分閤晚燈初。晴嵐捲翠遙侵戶,瀑水分光欲浸裾。便欲從君尋九曲,隱屏仙掌更縈紆。
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雨響。三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新婦守箔女執筐,頭發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滿簇如云繭成早。檐前繰車急作絲,又是夏稅相催時。
冷艷吐金英,疏香入玉斝。偏宜處士居,不種朱門下。
故鄉消息久沉沉,聞道荊榛夾路深。誰辟蒿萊植蘭畹,十年空負惜花心。
處世皆如夢,惟吾識趣閒。乾坤同逆旅,日月自循環。覓句多臨水,支頤或看山。莊周與蝴蝶,猶在是非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