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朝奉挽歌詞
仕宦惟遭遇,神仙信杳冥。
老年多感慨,同牓半凋零。
附葬銘旌暗,平生信史青。
須知玉川子,傳后有添丁。
仕宦惟遭遇,神仙信杳冥。
老年多感慨,同牓半凋零。
附葬銘旌暗,平生信史青。
須知玉川子,傳后有添丁。
為官全憑機遇,神仙之事確實渺茫難尋。人到老年感慨頗多,當年同榜之人大多離世。附葬時銘旌暗淡,一生事跡會被信史記載留名。要知道就像玉川子一樣,他有后人傳續,您也有后代傳承。
仕宦:指做官。遭遇:指機遇、機緣。
杳冥:指渺茫、高遠、難以捉摸,這里說神仙之事渺茫。
同牓:同榜,指科舉考試中同一榜錄取的人。
銘旌:豎在靈柩前標志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信史:真實可信的歷史記載。
玉川子:唐代詩人盧仝的號,盧仝有子名添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在老年時,面對同榜好友馮朝奉的離世,有感于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而創作。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但詩人個人處于人生暮年,對生命的消逝更為敏感。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馮朝奉,突出人生無常。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用典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人生的思考。
所稟有巧拙,不可改者性。所賦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蠢,我命薄且屯。問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舉兩足,學人蹋紅塵。從茲知性拙,不解轉如輪。
亦曾奮六翮,高飛到青云。從茲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貴而厭賤,樂富而惡貧。同此天地間,我豈異于人。
性命茍如此,反則成苦辛。以此自安分,雖窮每欣欣。
葺茅為我廬,編蓬為我門。縫布作袍被,種谷充盤飧。
靜讀古人書,閑釣清渭濱。優哉復游哉,聊以終吾身。
帆影日漸高,閑眠猶未起。
起問鼓枻人,已行三十里。
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
飽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
平生滄浪意,一旦來游此。
何況不失家,舟中載妻子。
已任時命去,亦從歲月除。
中心一調伏,外累盡空虛。
名宦意已矣,林泉計何如。
擬近東林寺,溪邊結一廬。
淙淙三峽水,浩浩萬頃陂。
未如新塘上,微風動漣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離離。
紅鯉二三寸,白蓮八九枝。
繞水欲成徑,護堤方插籬。
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巖白云尚屯,林紅葉初隕。
秋光引閑步,不知身遠近。
夕投靈洞宿,臥覺塵機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夢亦盡。
暫來尚如此,況乃終身隱。
何以療夜饑,一匙云母粉。
悄悄壁下床,紗籠耿殘燭。
夜半獨眠覺,疑在僧房宿。
何處春暄來,微和生血氣。
氣熏肌骨暢,東窗一昏睡。
是時正月晦,假日無公事。
爛熳不能休,自午將及未。
緬思少健日,甘寢常自恣。
一從衰疾來,枕上無此味。
獨到山下宿,
靜向月中行。
何處水邊碓,
夜舂云母聲。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無事,因得長掩關。
掩關來幾時,仿佛二三年。著書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始悟身向老,復悲世多艱。回顧趨時者,役役塵壤間。
歲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閑。
江城寒角動,
沙洲夕鳥還。
獨在高亭上,
西南望遠山。
旦暮兩蔬食,日中一閑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
心不擇時適,足不揀地安。窮通與遠近,一貫無兩端。
常見今之人,其心或不然。在勞則念息,處靜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無乃自傷殘。坐輸憂惱便,安得形神全。
吾有二道友,藹藹崔與錢。同飛青云路,獨墮黃泥泉。
歲暮物萬變,故情何不遷。應為平生心,與我同一源。
帝鄉遠于日,美人高在天。誰謂萬里別,常若在目前。
泥泉樂者魚,云路游者鸞。勿言云泥異,同在逍遙間。
因君問心地,書后偶成篇。慎勿說向人,人多笑此言。
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體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閑時。
年長識命分,心慵少營為。
見酒興猶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當此,且與白云期。
種樹當前軒,樹高柯葉繁。惜哉遠山色,隱此蒙籠間。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萬葉落頭上,千峰來面前。
忽似決云霧,豁達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別一款顏。
始有清風至,稍見飛鳥還。開懷東南望,目遠心遼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兩全。豈不愛柔條,不如見青山。
四月未全熱,麥涼江氣秋。湖山處處好,最愛湓水頭。
湓水從東來,一派入江流。可憐似縈帶,中有隨風舟。
命酒一臨泛,舍鞍揚棹謳。放回岸傍馬,去逐波間鷗。
煙浪始渺渺,風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漢,中若尋瀛洲。
汀樹綠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
系纜步平岸,回頭望江州。城雉映水見,隱隱如蜃樓。
日入意未盡,將歸復少留。到官行半歲,今日方一游。
此地來何暮,可以寫吾憂。
簾下開小池,盈盈水方積。
中底鋪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廣,但取幽人適。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豈無大江水,波浪連天白。
未如床席間,方丈深盈尺。
清淺可狎弄,昏煩聊漱滌。
最愛曉暝時,一片秋天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