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故僧影堂
香消云鎖舊僧家,
僧剎殘形半壁斜。
日暮松煙寒漠漠,
秋風吹破紙蓮花。
香消云鎖舊僧家,
僧剎殘形半壁斜。
日暮松煙寒漠漠,
秋風吹破紙蓮花。
香火已熄滅,云霧籠罩著從前僧人的居所,僧寺殘破的形狀,半面墻壁已經傾斜。傍晚時分,松間煙霧寒冷而彌漫,秋風吹破了紙扎的蓮花。
香消:指寺廟里的香火熄滅。
云鎖:云霧籠罩。
僧剎:僧寺。
殘形:指僧寺殘破的樣子。
漠漠:彌漫、廣布的樣子。
紙蓮花:寺廟祭祀用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路過一座廢棄的僧寺時,看到曾經香火旺盛的僧寺如今破敗不堪,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動蕩,寺廟無人修繕,逐漸荒廢。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世事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對故僧影堂破敗景象的描寫,生動地傳達出滄桑之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敏銳觀察。
雖未出城市,來茲意己欣。小庭初過雨,密竹暗通云。
魚鳥咸知樂,囂喧靜不聞。暫偷忙里暇,亦覺遠塵氛。
一代孤鳴實寡儔,
顏延毀譽欲相仇。
碧云清麗無風骨,
莫把參軍配惠休。
寒夜無炭衰老衣
涼機透骨古堂微
霜辛雪苦慕先律
雨宿風餐圓后奇
藕孔心多,蓮房意苦,絲絲織出千篇。悵別懷難訴,倩彼魚傳。贏得香車遠訝,銷魂是、會面它年。還疑夢,不因棄擲,那得團圓。
姍姍。幽棲居士,細繹遍回波,忒煞纏綿。更水晶宮畔,佳偶如仙。添出簪花妙筆,銀鉤體、濡染云箋。從頭數,古來幾多,淑媛新編。
文撼湘南國,才高月旦評。弟兄皆吏計,父子擅科名。綵服歡初浹,黃粱夢不驚。傷心見零落,埋玉閉佳城。
別向巴丘去,歸從浙水來。絕憐三益友,高臥九泉臺。清會成陳跡,明時失茂才。無因陪祖奠,風壑寄馀哀。
郊原望望皆禾黍,寢廟蕭蕭哭杜宇。蘚碑讀罷俯閒階,月明初照青楓樹。
門掩藤蘿歲月老,寂寞龍宮長青草。野人不解悲前朝,行歌互答松陰道。
尸填滿野水流丹,
雷鼓從天怒上干。
項羽不能誇鉅鹿,
王郎多事起邯鄲。
尚尊讖緯誣周禮,
旋睹威儀復漢官。
從此執金吾不羨,
遷都終合建長安。
遐年畀東榻,
流慶羨停儲。
吊者九皋唳,
幽夫百歲居。
魚軒川上逝,
石窌墓前書。
絕妙斯銘勒,
寧惟崔蔡如。
松竹繁陰處,蕭條野老家。
蜂房懸夜月,蛛網吸朝霞。
苔滑云根亂,檐疏燕子斜。
人傳內相府,風雨泣黃麻。
郊居世塵少,農月雨聲多。暝色連葭菼,繁陰動薜蘿。歌謠終帝力,沾潤即恩波。漠漠江天外,時時白鳥過。
長閒緣性懶,愛雨為年豐。入夜聲逾急,因風勢轉雄。燈前欹病枕,江上憶漁翁。亦有滄洲興,相期泛水東。
奉璽傍云霄,
才名本自超。
詩傳鮑氏體,
帶學沈郎腰。
草色連三市,
江聲似六朝。
卻看卿月近,
相憶白門橋。
春水涵波綠渺瀰,江南芳草又離離。謝家元住青山郭,郤氏近攀丹桂枝。衣下香囊非爾好,床頭詩卷愧吾癡。中林獨處仍多病,早晚能來慰所思。
循行脩竹林,愛此晚色凈。蕭然抱清節,每見敢不敬。香聞遙風度,陰過微月映。渭川游未能,吁嗟子方病。
又向江頭覓去船,故山歸路反茫然。秋鴻社燕各千里,落日殘霞同一川。酒得老兵猶可飲,詩須我輩始堪傳。經行到處無生景,平日夢中今目前。
江天暮,紅淚滿金篝。語似花間才力薄,人如秋夢性情柔。斷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