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
萬里屯云一夜收
天街累日未通牛
峨峨正覺嚴冰起
??還同澗水流
色變荒郊迎日媚
氣蒸黃壤逼春浮
農家不用藏干面
相與新年飽麥麰
萬里屯云一夜收
天街累日未通牛
峨峨正覺嚴冰起
??還同澗水流
色變荒郊迎日媚
氣蒸黃壤逼春浮
農家不用藏干面
相與新年飽麥麰
萬里積聚的云層一夜之間消散,京城街道多日因雪未化,連牛車都無法通行。高大的正覺寺前結起厚冰,融水潺潺如同山澗溪流。荒郊在陽光映照下色彩明麗,黃土地上暖氣蒸騰,仿佛春的氣息已近。農家不必再藏儲備的干面,新年里大家都能吃上飽足的麥類。
屯云:積聚的云層。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
峨峨:高大的樣子。正覺:可能指正覺寺,具體所指需結合詩人具體背景。
??(chì chì):水流聲,此處形容冰面融水流動的樣子。
黃壤:黃色的土地,代指大地。
干面:曬干的面食,代指儲備的糧食。
麥麰(móu):指大麥,泛指麥類作物。
此詩當創作于冬末春初雪后,詩人觀察到雪霽天晴、冰融春近的景象,結合農家將獲麥收的現實,寫下對自然變化與民生安樂的感懷。
全詩以雪后景象為引,從天氣變化寫到大地生機,最終落到農家豐收,層次清晰。既描繪了雪后獨特的自然圖景,又傳遞出對農事豐稔的喜悅,體現詩人對民生的關注。
相見及長別,都來幾晝昏。
池荷清逭暑,叢桂遠招魂。
投分欣傾蓋,湛冤痛覆盆。
不成扶軟弱,直是構恩怨。
憶昨皇臨極,殷憂國命屯。
求側身求輔弼,痛哭為黎元。
大業方鴻造,奇才各駿奔。
明堂收杞梓,列辟貢玙璠。
豈謂資群策,翻成罪莠言。
釁誠基近習,禍已及親尊。
惝恍移宮獄,嗚呼養士恩。
人情方翕訾,天意與偏反。
夫子南州彥,當時士論存。
一枝翹國秀,三峽倒詞源。
薦剡能為鶚,雄圖欲化鯤。
楊譚同御席,江鄭盡華軒。
卿月輝東壁,郎星列井垣。
英奇相支柱,契合互攀援。
重譯風皆聳,中興勢已吞。
忽驚啼晚鴂,容易刈芳蓀。
古有身臨穴,今無市舉幡。
血應漂地軸,精定叫天閽。
猶有深閩婦,來從積德門。
撫弦哀寡鵠,分鏡泣孤鴛。
加劍恩牽犬,爭權遇僓豚。
空聞矜庶獄,不得見傳爰。
投畀寧無日,群昏自不論。
浮休齊得喪,憂患塞乾坤。
上帝高難問,中情久弗諼。
詩篇同乘杌,異代得根原。
莫更秦頭責,休將朕舌捫。
橫流看處處,祇合老邱樊。
百步洪頭水,
秋霖一夜渾。
相攜濯纓處,
無復履綦痕。
直從澎島渡臺灣,
幾閱春秋倏忽間。
海國奇觀岡號木,
天涯勝跡鳳名山。
早潮鹿耳游人遍,
晚渡安平舟子閒。
知是圣朝恩澤遠,
遐荒久已辟賢關。
涼風颯颯度前除,
獨樹蕭條伴索居。
人比僧閑耽習靜,
月先鐙上照攤書。
吟高便欲爭兒讀,
瓶罄終猶賴婦儲。
一笑年來博囊粟,
未知誰得食吾余。
九霄風靜夜沉沉,仙籟虛徐度玉音。好是太真歌未闋,飛煙遙上郁華林。
十二層城倚閬風,金臺珠樹郁蔥蔥。遙瞻玉室藏書府,萬仞飛光散曉紅。
搖曳空歌上玉清,飛煙冉冉拂仙纓。龍軿已過黃金闕,致肅門郎識姓名。
新銜花史。
藥欄煙重,花枝嬌倚。
戲拋紅豆打鶯兒。
笑指。犀奩占喜子。
影入青銅紅窈窕。
爐煙繞。
望斷羊車悄。
玉魚涼繡鴛藏。
宮裝。塵生金縷箱。
故人去看平西日,
簫譜來聽北正宮。
但使和平神所在,
不妨酣酒傲陶公。
金山山月下,清夜洞門開。
說法林猿聽,焚香野鶴回。
欲尋蘇學士,更上妙高臺。
悵望情何極,難將客思裁。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臨觴忽不飲,憶我平生歡。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與錢。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與元。
或飛青云上,或落江湖間。
與我不相見,于今四五年。
我無縮地術,君非馭風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來晤言。
良夜信難得,佳期杳無緣。
明月又不駐,漸下西南天。
豈無他時會,惜此清景前。
消磨白日渾無計。
算只有短眠長睡。
歸夢做來千萬次。
紙上重重牢記。
相思樣子都相類。
換不出思鄉新意。
懸知閨夢多佳事。
得個書兒題寄。
澹蕩江湖玉局隨,苦心作者調誰知?戶庭直欲包山海,義例頻煩托寓卮。窮盡異書多逸事,得來妙解折群疑。最憐樂善通懷處,嘗許門人贊一辭。
青螺一點故依然,草舍荒煙客可憐。萬里張騫曾鑿空,九州鄒衍欲談天。人從生死原輕散,筆到山川不易箋。惟有無情芳草綠,猶鋪書帶舊堂前。
踏紅重到碧山堂,嘆息音容未渺茫。佳句壁間枯落墨,小松階下慘成行。少孫敢附龍門末,后鄭常依馬帳旁。猶是舊游風月地,孤燈夜雨照凄涼。
帝遣銀潢一派來,
日長春老起風雷。
誰知年少貴公子,
儼若儒先老秀才。
共作師門湯餅客,
早期庭下綵衣萊。
明朝又上柯山去,
更問長生要術回。
暮春當三月,修禊值佳時。
湖水漾碧波,堤柳垂青絲。
西泠舊游地,永念良不怡。
陳生與柳子,聯社憶南枝。
盛游臨勝地,高會抒新詞。
天涯同冷落,悄悄中腸悲。
豈云行樂耳,聊以慰相思。
昔當勝國季,南都冠蓋馳。
名流相倡嘆,酣歌興淋漓。
深情必有托,斯文念在茲。
恨吾羈塵俗,不得相追隨。
寄語諸君子,毋忘黍離詩。
何處登臨好
城樓對萬山
新青上孤壘
遠黑落諸蠻
竹引風穿壁
苔隨雨上階
有時寧免俗
銀燭間金釵
大道有消長,哲人在乘時。
身心役于物,出處失其宜。
緬彼子房賢,悠然使我思。
博浪報韓仇,英聲震八陲。
密謀參帷幄,摧項如嬰兒。
成功以告退,愿與赤松隨。
從容儒者風,高蹤誰可追。
長源曠代合,白衣帝者師。
二京恢復策,千秋竹帛垂。
讜議寤人主,骨肉無猜疑。
遐情寄放達,山巔與水湄。
漢唐兩先生,令聞善保之。
托言養生術,羅網安所施。
神仙亦杳渺,功名不可羈。
遺編覽夏日,綠葉亞槐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