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
浩然巾杖立秋鐘,院舍門門細徑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鶴毛無響墮廊風。
閑棲已合稱高士,清論除非對遠公。
不厭浮塵擬何了,片心難舍此緣中。
浩然巾杖立秋鐘,院舍門門細徑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鶴毛無響墮廊風。
閑棲已合稱高士,清論除非對遠公。
不厭浮塵擬何了,片心難舍此緣中。
我頭戴浩然巾、手持竹杖,聆聽著立秋時節的鐘聲,寺院里各院舍的門都有小徑相通。柏子在佛塔下生出了新芽,仙鶴的羽毛無聲地在廊間風中飄落。我悠閑地棲居此地,稱得上是高士了,若要清談,除非是和高僧遠公這樣的人。我不厭惡這塵世,可又不知如何了卻俗事,心中難以割舍這與寺院的緣分。
浩然巾:古代的一種頭巾,通常為文人雅士所戴。
立秋鐘:立秋時節寺院敲響的鐘聲。
柏子:柏樹的種子。
遠公:指東晉高僧慧遠,這里泛指高僧。
浮塵:指塵世、世俗之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某個立秋時節來到寺院,被寺院的清幽環境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對塵世有所厭倦,又難以完全割舍的心境,在寺院中尋求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寺院生活的喜愛和對塵世的復雜情感。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運用巧妙,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寺院文化的感悟和精神追求。
慘淡塵沙吹別顏,都亭楊柳并追攀。河梁客趁雙魚下,海岸人浮片鹢還。白苧淋漓燕雪底,青萍搖曳潞云間。誰言岐路分飛近,縱飲猶?十日閒。
上人吾鄰人,趺坐中竺嶺。澹然觀朝露,月落萬籟靜。豐林始如沐,萎萃颯以冷。石床仰嵌竇,馀滴下微影。世皆汨塵勞,天或示短景。忘言理深詣,收視妙獨領。茂陵和玉屑,有愐鶴知警。云深粥魚鳴,盂缽躬自整。
史占書五鹿,世德活千人。孝養東朝盛,徽音赤管新。濯龍虛望幸,繭館不知春。歷數姜任事,寧如復辟辰。鹵簿嚴仙仗,笳簫去掖門。晝閒長樂衛,春寂灞陵園。壹德詒謀地,群生顧復恩。神游馀仿像,日入際昆崙。
磊落衣冠久已違,山河夢外物華非。春潮澹蕩矢孤往,老樹江潭驚十圍。窗畔晴鳩初唧唧,眾中威鳳待飛飛。人材坐惜凋零甚,特地天南簡少微。
黃州江比使君清,赤壁山留萬古名。黃州小兒騎竹馬,來時相送去時迎。
客卿聞已渡江涔,烏有何從問藝林。楮國交游成落寞,松侯封爵付銷沉。思玄但檢張衡賦,守黑空遵老氏箴。為語中人休錯誤,隃麋原不化黃金。
星芒欲滅天風急,月輪猶帶銀河濕。青女椎冰作冷霜,吹到璇閨飛不入。苧羅山下浣紗人,萬妃無色抵一身。嬌馀貴極醉玉軟,強為君王踏錦絪。
一載不逢黃叔度,每勞書信寄殷勤。秋風有思題紅葉,海鶴何時渡白云。列國諸侯爭尚禮,前朝名士素能文。邇來城市無蹤跡,高臥橫山學隱君。
崖璺泣膏脂,俄然掌似之。不窮親到實,那釋舊傳疑。巖壁何曾破,河流本自馳。是非無盡極,搔首看風枝。
夢里春愁拂不開,尋詩待鶴上高臺。風吹一額梅花雨,聞有騷人攜酒來。
纖云肆卷日方中,海色天光上下同。身在琉璃光合里,碧空涵水水涵空。
碾冰驅飛車,天衢中夜發。修途縈春蚓,疾志塞曉鶻。冠欹那及緌,骼露能暇襪。如何副端拱,南顧意矻矻。吁嗟乎蒼生,胡戾底天罰。滌滌如炎焚,糠籺不得咽。拯援少遲遲,行恐堆白骨。前王實罪己,剪爪且斷發。以臣代君行,寧敢黔驛突。窮鎮詢支祈,泅入蛟蜃窟。災祥神爾司,舍始當救卒。指麾萬虬龍,一夜覆溟渤。白蹢豕涉波,滂沱離畢月。南國率登隮,吾皇大慈筏。噫然扇融風,生意翔勃勃。臣心少舒弛,跂望見吳越。空桑感伊昔,報主身敢忽。慈顏違三年,豈獨定省闕。敢言三公換,僅得假道謁。朱輪閤隆閾,玉節倚穹閥。寶釘橫黃金,繡袪撐象笏。曾誇負弩驅,意象自突兀。舞眩天為高,飲狂海應竭。人生會值此,喜劇口反訥。穆清尚凝神,牲牷果肥腯。仰觀象緯逼,詫訝失彗孛。倏而秩祫禘,所應在倉猝。傳宣入登對,理窟誰勃窣。載命彼倌人,星言理來軏。揚名顯父母,炳炳孔子曰。
畫師今趙原,東吳諒無雙。寸毫九鼎重,烏獲力靡扛。翠樹擁羽旂,深崦敞云窗。參差見罍斝,不無酒盈缸。老山石黃色,插腳琉璃江。隱若赤壁壘,勢壓曹魏邦。何當柔猛虎,蛟鱷遂我降。欠伸列仙崖,嚏咳漁蠻矼。
亂山回合暮云齊,流水桃花漢闕西。絕頂雙燈懸舍利,中峰一剎現菩提。蘿深忽跨猿猱上,樹古聊同鸛鶴棲。最是夜深鈴鐸畔,天雞如傍法輪啼。
羈旅殊多事,崩騰欲老身。連年俱異邑,幾地愧鄰人。板屋秦詩舊,衡門泌水新。何時仲長子,卜筑離風塵。薙草元留徑,開窗祇近檐。成冬須少有,為客未嘗淹。朋舊看都絕,詩書剩欲嫌。自知疏懶劇,決意老幽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