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觀法師塔
五六百年內,金軀亦化塵。
方知新冢上,盡是古人身。
白發爭名急,青山送骨頻。
除師靈塔外,一一好沾巾。
五六百年內,金軀亦化塵。
方知新冢上,盡是古人身。
白發爭名急,青山送骨頻。
除師靈塔外,一一好沾巾。
在這五六百年的時間里,即使金身也會化為塵土。這才知道新墳之上,埋葬的都是古人。人們白發蒼蒼還急切地爭名逐利,青山卻頻繁地送走逝去的人。除了法師的靈塔外,看到這些景象都讓人忍不住落淚。
金軀:指佛身或高僧的身體,這里寓意尊貴的軀體。
化塵:化為塵土,指消逝、死亡。
沾巾:淚水沾濕衣襟,形容悲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之風,詩人看到眾多墳墓,聯想到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又對比法師超脫塵世的精神境界,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生命短暫、批判世人追名逐利,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哲理深刻。它以獨特視角展現生死觀,在勸人看淡名利方面有一定價值。
憶奉綸音趨赴朝,曾煩遠送過楓橋。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來件寂寥。吳苑疏鐘沉晚樹,楚江歸雁逐寒潮。情親海內如君少,敢惜離魂為一銷。
冰姿素骨春姽婳,亭亭一枝凝霧。巧靨籠煙,瓊肌映月,妝點流光如許。離魂怨佇。黯好望風濤,暮天何處。斷夢依稀,滿腔幽恨為誰訴。茫茫海云萬里,盡啼殘謝豹,歸思無據。鳳蝶翩躚,紅蕉宛轉,前度心期重誤。箏琶漫語。算爛錦年華,幾番空負。落日西沉,瘴云迷晚渚。
皎皎珊瑚枝,凝輝玉堂戺。一見已知奇,再見益堪喜。少小攻文章,明窗無虛晷。茲辰突而弁,居然異童子。古禮不多存,存者何常已。三加威儀備,所重成人爾。成人必有德,忠信以為址。簣簣靡停功,峨峨見崇峙。家聲四百年,鵬程九萬里。尋常得失間,何足掛唇齒。昔賢懷一飯,況乃言之旨。祝子非他人,甌濱天下士。
薊門搖落朔云秋,爾去千山落日愁。白發行藏孤劍在,青楓舟楫丈江流。楚人昔有懷沙怨,湘水今還鼓瑟留。念我好傳鴻雁曲,月明應醉庾公樓。
東遐寺東遐只在,海門東二月西橋。送遠公明月不來,過竹下白云相引。到山中早時彷佛,三生會何日風流。一笑同少待春暉,野花發新詩還肯。
槿樹成籬落,松脂化茯苓。閒開籠鶴柵,時過狎鷗亭。汗簡修書史,持杯閱酒經。塵纓終不縛,何愧草堂靈。
君如蘭竹骨難肥,卻羨人間金帶圍。幾見曹劉曾及第,英雄何必恥空歸。
一官叨下秩,九棘謝知音。芳草文園路,春愁滿別心。
滄海桑田久未諳,知行有術亦難探。人生得意莫如醉,日月壺中可盡參。
斑簾十二卷輕碧,秋水芙蓉隔畫闌。繡扇搖風霞透影,錦袍弄月夜生寒。湘魂翠袖留江浦,仙掌紅云濕露盤。只恐淮南霜信早,絳紗籠燭夜深看。
瞥見漳河水,燕齊兩界分。郡樓融晚雪,津柳掛殘云。病骨寒應倦,鄉音近稍聞。明朝看海氣,遙禮泰山君。
終朝飲醇酒,舉杯易成醉。終日讀古書,撫卷不成寐。義理亦何深,歲月一何駛。功名實外物,山林乃無事。昨夜西山云,秋雨生爽氣。笑指二尺檠,終當勿相棄。
三白觸眼喜欲顛,天王繼統新改年。豈天厭惡下土濁,以此雪之同皎然。光照明堂納祥瑞,一平天下知其權。疾而蒙藏能過厚,卑而令高如進賢。先時上帑寶珠玉,今恣四野開瓊田。何須聚斂自委積,過而不拾貪夫悛。先時豺虎橫食人,空山忍饑今可憐。威能挾天已阘茸,勢可炙手還?蜷。老夫忍凍亦慣事,草廬安抱牛衣眠。庭前孤松有喜色,要與老夫相作緣。
時情荒幻勿當真,風雨交經笑逝塵。莫就英雄生死故,相猜歷史去來因。靈均子美工憂國,老子莊周只重人。活得逍遙皆是福,別嫌稊米白衣身。
東風射窗急,窗紙摵摵鳴。疇昔窗中居,一去不聞聲。展轉夜過半,攬衣步前楹。寧知治縷夕,正此月華明。耳目不堪觸,更堪憶平生。十年一夢短,傷哉父子情。周身舊裙布,猶如新制成。奈何修潔姿,大命偏早傾。花綴故枝紅,草回隔年青。婉孌無復見,痛恨何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