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痹三作
年老百病生,風痹已三作。主家長患聾,說法仍害腳。
十年學趺坐,從此罷雀躍。閉目時自觀,寸田飽耕鑿。
下種本無種,服藥亦非藥。田熟根自生,病去如花落。
吾生默已定,有數誰能卻。數盡吾則行,未應墮冥漠。
年老百病生,風痹已三作。主家長患聾,說法仍害腳。
十年學趺坐,從此罷雀躍。閉目時自觀,寸田飽耕鑿。
下種本無種,服藥亦非藥。田熟根自生,病去如花落。
吾生默已定,有數誰能卻。數盡吾則行,未應墮冥漠。
人老了各種疾病都會出現,風痹之癥已經發作三次了。我一直耳朵不好使,講解佛法還傷了腳。十年間學習盤腿靜坐,從此不再像年輕人那樣活潑蹦跳。閉上眼睛自我審視,內心這片心田已充分耕耘。種下的其實并非有形的種子,服用的也并非普通的藥物。心田成熟根自然生長,疾病離去就像花自然飄落。我的人生已然默默注定,命運定數誰能改變。定數盡了我就離去,不應陷入虛無之中。
風痹:病癥名,風寒濕侵襲而致肢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
趺坐:盤腿而坐。
雀躍:像鳥雀一樣跳躍,形容活潑歡快。
寸田:指心田,內心。
耕鑿:耕種,這里指內心的修行。
冥漠:指虛無、渺茫的境界。
此詩可能是蘇軾晚年所作。他一生仕途坎坷,年老時身體多病。此時他歷經人生起伏,對生命和疾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通過修行和自我反思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對生命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生命和疾病的達觀態度。其突出特點是以內心修行對抗疾病,用自然意象闡述哲理。在蘇軾的作品中體現了他晚年思想的超脫,對后世在面對困境和疾病時的心態調整有一定啟示。
金星畔,邊有小星侵。
相去不過咫尺遠,客軍當敗將消沉,兵罷只如今。
(凡金星為將星,專主兵權兆。京本注:“金星專主兵權之事。”)
太陽畔(京本一作“時”),如鼠樹枝(京本一作“林”)間。
又似雞形雙(京本一作“頭”)翅舉(京本作“頤頸勢”),看(京本作“舉”)看洪水作為(京本作“危”)難,移寨向(京本作“上”)高山。
相鬬(京本作“聞”)敵,兩日見分明。
必有拔營離寨去,正當日下(京本作“夜”)看拋城,大戰血交幷(京本作“兵”。首本缺此首,茲據辛本、川本。)。
軍營內,斗大墜星來。
或是作聲長數丈,其間大戰將星移(京本作“身摧”),急去免災危。(京本注:“孔明、祖逖,皆有此兆。”)
雞聲鬧(京本作“鬬”),半夜及黃昏。
半夜精兵行在速,黃昏啼后有回軍,太白報人聞。
(眾雞主國事,一雞主家咎。)
天然貴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勢隆。
始末一期無雜種,分宮六宅不他宗。
上和下睦陰陽順,共氣連枝器量同。
欲識誕生王子父,鶴騰霄漢出銀籠。
城營內,鼓打不多鳴。
一丈高懸并九尺,都虞副將驗槌聲,七拜解妖精。(各七拜后打。)
將軍善(一作“位”),識得(一作“善識”)氣妖祥。
風角鳥云能總解,機[籌](策)謀略[又](應)(均從辛本改)相當,取勝應功良(一作“征討又功強”)。
天之道,忽裂見樓臺。
皆主兵荒人世亂,千般祥瑞忽為災,其怪報人來。
(以上五首首本缺,據辛本、川本補。)
珍重佳人贈好音,彩牋芳翰兩情深。
薄于蟬翼難供恨,密似蠅頭未寫心。
疑是落花迷碧洞,只思輕雨灑幽襟。
百回消息千回夢,裁作長謠寄綠琴。
廣成何必掛朝衣,已奉玄珠佐萬機。
還躡舊衣鳧舃去,不將新賜鶴書歸。(先生因辭寵祿,竟追成命)
暫憑風馭游清禁,終泛仙槎出紫微。
今日漢庭因少別,人間無限白云飛。(將離洛都,歷別公卿十數事,其處皆有白云起。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誰惜光陰似惜金,十年湖海已投簪。
于今雨屋(《安州詩錄》作“屋雨”)青燈夜,消盡風塵未了心。
圣女嘉祥推感應,葬儀傷慟九般情。
林中愁聽黃鶯囀,月下惟聞白鹿鳴。
慧日流光重抱戴,瑞云頻繞(《山右石刻叢編》作“現”)五花成。
莫言此地無(《山右石刻叢編》作“栽”)松柏,刊石留將記姓名。
太陽畔,九曜旋(辛本、川本、京本作“簇”)于邊。
似火如燈光爛爛(京本作“燁燁”),九州大亂水滔天(京本作“血流川”),王道苦(京本作“若”)憂煎。
(又主兵戈。)
將軍臥,眼上被鼠傷(京本作“將軍服,上祍鼠來傷”)。
必有奸賊(京本作“喜神”)來(辛本、川本、京本作“看”)在即,或傷腰下不相當,財散(京本作“破”)客軍強。
(經曰:“鼠者,賊也。如有變易,必主奸寇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