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提刑孫頎少卿移湖北轉運
持節憂邦刑,職業已自簡。
下車攝留都,談笑事亦辦。
開軒揖佳客,退食事書卷。
為政曾幾何,清風自無限。
官居歲月迫,歸念湖湘遠。
依依東軒竹,凜凜故人面。
詔書遂公私,使節許新換。
舊治行當經,家山企可見。
宦游得鄉國,勞苦顧猶愿。
歸旆正滂洋,行辀豈容緩。
持節憂邦刑,職業已自簡。
下車攝留都,談笑事亦辦。
開軒揖佳客,退食事書卷。
為政曾幾何,清風自無限。
官居歲月迫,歸念湖湘遠。
依依東軒竹,凜凜故人面。
詔書遂公私,使節許新換。
舊治行當經,家山企可見。
宦游得鄉國,勞苦顧猶愿。
歸旆正滂洋,行辀豈容緩。
你持著符節憂心國家刑獄之事,職責本就簡約。到任留都,談笑間事務便已處理妥當。打開軒窗迎接佳客,閑暇時專注于書卷。從政時間不長,卻已留下無盡的清風美名。任職時間緊迫,你歸鄉湖湘的念頭愈發強烈。東軒的竹子似有不舍之意,你的面容如舊般令人敬畏。詔書兼顧了公私之事,允許你更換新的使節之任。你會經過曾經治理的地方,也有望見到家鄉的山巒。在外為官能回到家鄉,即便勞苦也還是令人愿意的。歸鄉的旗幟正飄揚,行程怎能遲緩。
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為憑證,這里指官員有一定的權力和使命。
憂邦刑:憂慮國家的刑獄之事。
下車:指官員到任。
攝留都:治理留都。
退食:指公務之余。
歲月迫:時間緊迫。
歸旆:歸鄉的旗幟。
行辀:行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孫頎從提刑少卿調任湖北轉運,詩人為其送別而作此詩??赡芴幱谝粋€政治相對穩定,官員正常調任的時期,詩人與孫頎交情深厚,對其能力和品格頗為認可。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孫頎調任,突出了孫頎從政能力強、品格高尚的特點。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語言展現真摯情感,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和情誼表達價值。
華陽洞里持真經,
心嫌來客風塵腥。
惟餐白石過白日,
長生不必論貴賤,
卻是幽人骨主靈。
邊事多更變,天心亦為憂。
胡兵來作寇,漢將也封侯。
夜燒沖星赤,寒塵翳日愁。
無門展微略,空上望西樓。
幾州聞出刺,謠美有江民。
正面傳天旨,懸心禱岳神。
尺書先假路,紅旆旋燒塵。
郡顯山川別,衙開將吏新。
散招僧坐暑,閑載客行春。
聽事棋忘著,探題酒亂巡。
好編高隱傳,多貌上升真。
近日居清近,求人在此人。
秋天木葉干,猶有白花殘。
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
片苔相應綠,諸卉獨宜寒。
幾度攜佳客,登高欲折難。
靜室譚玄旨,清宵獨細聽。
真身非有像,至理本無經。
鐘定遙聞水,樓高別見星。
不教人觸穢,偏說此山靈。
得道疑人識,都城獨閉關。
頭從白后黑,心向鬧中閑。
饑渴唯調氣,兒孫亦駐顏。
始知仙者隱,殊不在深山。
傾國可能勝效國,無勞冥寞更思回。
太真雖是承恩死,只作飛塵向馬嵬。
一變姓名離百越,
越城猶在范家無。
他人不見扁舟意,
卻笑輕生泛五湖。
西北正傳烽候急,
靈州共喜信臣居。
從軍盡是清才去,
山川不異江湖景,
賓館常聞食有魚。
兵罷淮邊客路通,
亂鴉來去噪寒空。
可憐白骨攢孤冢,
盡為將軍覓戰功。
師居中禁寺,外請已無緣。
望幸唯修偈,承恩不亂禪。
院多喧種藥,池有化生蓮。
何日龍宮里,相尋借法船。
牙香禁樂鎮相攜,日日君恩降紫泥。
紅藥院深人半醉,
別向庭蕪寘吟石,不教宮妓踏成蹊。
一生雖達理,遠別亦相悲。
白發無修處,青松有老時。
暮煙傳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長安去,何難定后期。
晚學更求來世達,
正懷非與百邪侵。
古人名在今人口,
不合于名不苦心。
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
云深窗失曙,松合徑先秋。
響谷傳人語,鳴泉洗客愁。
家山不在此,至此可歸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