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
邊城歲暮多風雪,強壓春醪與君別。
玉帳夜談霜月苦,鐵騎曉出冰河裂。
斷蓬飛葉卷黃沙,祇有千林?松花。
應為王孫朝上國,珠幢玉節與排衙。
左援公孝右孟博,我居其間嘯且諾。
仆夫為我催歸來,要與北海春水爭先回。
邊城歲暮多風雪,強壓春醪與君別。
玉帳夜談霜月苦,鐵騎曉出冰河裂。
斷蓬飛葉卷黃沙,祇有千林?松花。
應為王孫朝上國,珠幢玉節與排衙。
左援公孝右孟博,我居其間嘯且諾。
仆夫為我催歸來,要與北海春水爭先回。
邊城年末風雪交加,我勉強斟滿春酒與你分別。夜晚在營帳中交談,霜月凄冷;清晨鐵騎出發,冰河開裂。斷蓬飛葉卷著黃沙,只有千林的松花。你應是要去京城為官,儀仗威嚴。你身邊有賢才相伴,我在其中談笑應和。仆人催我回去,我要和北海的春水爭先返回。
春醪:春酒。
玉帳:主帥所居的帳幕。
斷蓬:枯折的蓬草。
?:同“灑”。
王孫:指曾仲錫。
上國:京城。
珠幢玉節:指儀仗。
排衙:舊時官署中屬吏依次參謁長官的儀式。
公孝:東漢范滂,字孟博;公孝可能是另一位賢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是在邊城任職時所作。當時曾仲錫要去京城任職,詩人在邊城與之分別,寫下此詩表達情感。
此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場景描寫生動,情感表達真摯。展現了詩人的送別之情和對友人的祝愿,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質樸剛健的詩風。
十二呆郎欲決疑,瞿曇嚼飯喂嬰兒。若教知有衲僧事,終不人前鼓口皮。
淡淡春晴晚,窗前燕子飛。酒杯誰共飲,詩筆自孤揮。上冢家山遠,下湖仙苑稀。空多冶游者,扶醉趕門歸。風花郭店路,靈井隔云溪。渡水魚爭出,隨山鶯亂啼。只疑身未老,不信夢還迷。今日逢寒食,西湖春草萋。
鳳凰臺上吹簫侶,同伴月明鳳舞。十二樓臺,三千世界,眼見微塵如許。高寒逼處。浸肅肅肌膚,不勝涼露。桂影搖寒,清輝濯苦更風御。泠泠環佩齊楚,望瑤京縹緲,步虛聲下。露濕云鬟,光瑩玉臂,遍惹天香衣素。擬身何處。逐神仙侶伴,瓊宮玉宇。便欲驂鸞,兩兩踏云歸去。
吳公臺下路,風散野棠花。莫怨游魂遠,蕪城亦帝家。
鶴發垂肩儼壽星,兒童扶立耀門庭。存如掣電何須計,生已垂光不足驚。虛火上沖心即爍,酸風斜拂眼還明。繁華閱盡俱螢爝,自許焚身入化城。假合分明兩鬢秋,鮑郎衫袖帶膏油。衰顏自分隨灰滅,急景何妨秉燭游。得火常時能暖腹,避煙終夜只搖頭。卻疑南極星辰現,一點光芒落海陬。
羊棗經霜罅。記當年、狂歌曾點,甘同嗜鲊。老干虬柯三四本,冷翠幽光團射。曾脫帽、行吟其下。一自人纏風木恨,剩支楹、仄磴欹危怕。蘿葛翳,鼪鼯掛。三年淚為思親灑。葺亭軒、崢泓明瑟,重開圖畫。粉壁疏窗仍靚好,拭盡塵埃野馬。果熟也、莫從人打。不是瀼西饒靳惜,是前人、口澤斯存者。歌纂纂,蔭堪藉。
春深空度可憐宵,江岸風沙好寂寥。人問孤舟多少恨,五更寒雨報芭蕉。
無計還山且少留,只憑書問說幽憂。已將少壯供離別,剩把殘年約釣游。聽夜雨時須對榻,有垂楊處要登樓。羈禽可有歸飛意,浩蕩惟應趁白鷗。
寒多草亦未抽芽,漫說春今一半加。試向小園閒點檢,忽逢一樹木瓜花。
茂陵一土勢嶙峋,廢苑荒涼草不春。俯視功臣陪葬地,野花來薦李夫人。
壁鐙熒熒天未曙,仆夫促駕出村樹。亂峰攢攢青接天,懸流千尋飛瀑布。石梯險滑級不分,健馬力爭下蹄處。長歌行路關山難,蟻緣九曲云崖間。星精搖搖仰可攀,積雪耀日秋風寒。馬蹄碎兮人力竭,一關橫界長天碧。我思開山煩五丁,鑿穿石穴通青冥。又欲移山效愚公,眼前障礙一掃空。吁嗟乎!所欲安可得,不若卸肩且休息。
北牖清風正滿床,東坡野菜漫充腸。華池自有醍醐味,丈室仍聞薝卜香。
海風吹梅樹,十日閉門中。坐惜繁華過,墻頭數落紅。行樂三春好,春來轉劇愁。鄉心悲遠望,莫上最高樓。
群峰若龍馳,一峰出云表。壯觀天地間,孤高海門小。停舟恣登臨,騰身過飛鳥。卻望大孤山,濛濛在冥杳。
白波疊玉荷如錢,綃戶織月疑空煙。青蟲挑鬟受花露,丹鳥入幕棲蕓編。疏桐垂陰下苔井,雨去新蟬一聲警。蘭堂夜靜還獨開,小玉眠涼抱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