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二首 其二
野老幽居處,成吾一首詩。
桑枝礙行路,瓜蔓網疏籬。
牧去牛將犢,人來犬護兒。
生涯雖樸略,氣象自熙熙。
野老幽居處,成吾一首詩。
桑枝礙行路,瓜蔓網疏籬。
牧去牛將犢,人來犬護兒。
生涯雖樸略,氣象自熙熙。
在那山野老人幽靜居住的地方,構成了我筆下的一首詩。桑樹枝條阻礙了前行的道路,瓜蔓纏繞在稀疏的籬笆上。牧童趕著母牛帶著牛犢離去,有人到來時狗護衛著小狗崽。生活雖然簡樸粗疏,但景象卻充滿了和樂的氣氛。
野老:指居住在鄉野的老人。
礙:阻礙。
網:纏繞。
樸略:簡樸粗疏。
熙熙:和樂的樣子。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鄉村時,被鄉村的寧靜生活和質樸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鄉村簡樸生活。其突出特點是白描手法的運用,生動展現鄉村景象。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自然質樸生活的追求。
陰??猶施白,朝林已沐青。
墜烏飛蔌蔌,射日粲熒熒。
便恐歸無跡,聊須記所經。
耳聲并目色,佳處若為形。
霧盡山容出,風微水面平。
檄書重此役,詩卷足平生。
船小炊無灶,灘長去有程。
嘗評峽江似,江水亦桐名。
籃輿軋軋度成陰,鷺起沖波鵲噪林。
當子倚闌成句警,政余擁褐坐簷深。
裴回更盡高樓覽,空闊思收遠壑音。
笑謝主人能命酒,不然寒甚不能吟。
生平但識古書耽,老至方知世路諳。
君想歸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東南。
江湖比苦無書疏,風月今憐阻笑談。
暇日銷憂應有作,簿書仍急亦何堪。
春入孤山今主誰,空留四海舊傳詩。
平生我亦有成約,病起驟欣逢好枝。
欲向園林窮勝處,不堪風雨苦淹時。
忽來絕唱驚寒眼,勢比南朝更崛奇。
身在山中不見山,興來騎馬到江干。
幽憂本藉登臨釋,偪仄還因笑語寬。
半歲相從終歲別,束書可作素書看。
我雖無友不如己,卻恐君思取友端。
月上侵衣薄,風來颯鬢秋。
有觴寬偪仄,無意計沈浮。
誰念千山底,深懷二老游。
更闌竟忘寢,詩就不成謳。
密竹復疎竹,老松仍穉松。
擔肩元近俗,吟趣得深供。
要宿招提景,猶賒日暮鐘。
殷勤問鄰寺,指點說前峰。
書齋憐寂寞,書札慰荒涼。
勸把春風椀,仍薰知見香。
未憂欺短褐,寧慮厄枯腸。
塵思如能雪,詩情或可昌。
夏潦方為問,秋風又枉書。
寒溫敘安否,學問叩何如。
斑鬢驚催老,青衿悔負初。
朝聞夕可死,何敢廢居諸。
蔓菊伶俜不自持,細香仍著野風吹。
少年踴躍豈復夢,明日蕭條休更悲。
潭水解令胡廣壽,夕英何補屈原饑。
我今漫學潯陽隠,晚立寄懷空有詩。
杉自誰人種,梅從何代栽。
腹空雷有擊,根古土無培。
要是百年物,曾經幾客來。
直哉雖見錄,清矣可遺材。
人物稱夷白,星文仰少微。
常云馬群盡,乃得鴈行飛。
天外一再見,客中先后歸。
因行謝章子,別久頓書稀。
感時賦詠屬英游,又向涪江說去秋。
兵甲未休須壯士,閭閻乃敢問封侯。
頻年青坂陳陶恨,到處陽春白雪留。
誰道東歸窮徹骨,驪書落落照書舟。
江郊重數少陵堂,草木依人亦寵光。
柏藉扶持難雨溜,竹逃剪伐易云長。
雞蘇鶑粟類熟灸,山茗溪茶同摘蒼。
我愿糜瓊更加璧,助其問字有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