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
山西戰馬饑無肉,夜嚼長稭如嚼竹。
蹄間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豈如廐馬好頭赤,立仗歸來臥斜日。
莫教優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銅歷。
山西戰馬饑無肉,夜嚼長稭如嚼竹。
蹄間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豈如廐馬好頭赤,立仗歸來臥斜日。
莫教優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銅歷。
山西的戰馬饑餓得瘦骨嶙峋,夜里嚼著長長的秸稈就像嚼竹子一樣。它奔跑時蹄間能跨越三丈遠,這不過是平常的速度,讓人簡直不相信天山會有坑谷能攔住它。哪比得上廄中的御馬好頭赤,在儀仗中站立歸來后,就悠閑地臥在斜陽下。可別讓像優孟那樣的人來為它謀劃葬地,也別用厚厚的柴草裹著它放入銅鼎中。
山西:指太行山以西地區,古代此地多產良馬。
長稭(jiē):長長的秸稈。
蹄間三丈:形容馬奔跑速度快、跨越距離遠。
廐(jiù)馬:廄中的馬,指御馬。
立仗:指馬在儀仗中站立。
優孟:春秋時楚國藝人,曾以巧妙的方式勸諫楚莊王。
薪槱(yǒu):柴草。
銅歷:銅鼎。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境遇不均的現象,一些有能力的人在艱苦環境中得不到重用,而一些處于優越地位的人卻無所作為。蘇軾借李伯時畫的御馬好頭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諷刺社會上人才境遇的不公。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的對比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幽默諷刺的風格,反映了他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批判。
索寞還尋靜處行,物華如舊歲華更。綠槐蒼檜曾相識,想見英雄訝瘦生。深炷爐香淺點茶,午庭愁寂下寒鴉。佳人仙去無消息,腸斷春風一院花。雪消姑射豐肌盡,云入陽臺短夢頻。可惜舞衣猶粉黛,不堪歌扇已埃塵。春遠落花隨水盡,夜深明月向人圓。昆崙欲使知無路,仙苑分明隔洞天。風月相望也不多,祇應清淺隔天河。欲憑烏鵲傳消息,一度逢秋一度過。忽地輕紅四散飛,尋常春色未應稀。東風大是無情思,吹落馀香便不歸。百花流轉逐浮萍,柔質那堪殞妙齡。畫手若能圖列女,玉顏應許上丹青。淡紅濃紫總銷魂,春恨無人可共論。徙倚暮寒襟袖薄,落花門巷月黃昏。
古人引舊言,字句多出入。何獨墨子書,字字皆剿襲。持此證古文,其端已固執。乃謂尚書篇,惟墨是摭拾。任意為增損,此注而彼挹。不參五帝紀,妄議何時息。
聞說瑤池會事新,郁蔥佳氣北堂辰。青銅月滿明珠箔,白發莖疏照錦茵。簫管鳳凰臺上侶,兒孫蘭蕙圃中人。風霜亦屢疑春色,烏鵲年年渡漢津。
白茅方士奏靈符,十畝齋宮四面湖。好借琴高金色鯉,妾將騎去問麻姑。
碧殿引薰風,幽幽萬綠叢。內家清暑宴,爭看寶珠紅。
分洲小水秋蘋白,接渚平田晚稻香。云薄掛枝疏葉落,村前對坐午天涼。
煮來藤竹如輕霧,漉就槽簾不怕冰。辛苦饑寒緣底事,夜深甓屋尚懸燈。
濃淡云中月吐吞,寒枝驚葉動烏蹲。青熒一點無人對,賴有西風為掩門。
月窟秋香近,山程暑雨疏。諸生瞻使節,內府待賢書。鑒出驪黃外,心傳衣缽馀。晉陽稱自古,多士近何如。
人去也,情難舍。花枝吹散風瀟灑。霜天宿鳥靜無聲,流蘇錦帳含愁下。
隔簾櫳。有春駒款款,閑襯夕陽紅。綺性柔多,粉衣薄慣,前身元是幺蟲。雙飛也、成團忒好,怎瞥見、分翹又西東。冷苑裙羅,故王畫本,漫話前蹤。天與腰身不定,甚暫依寒葉,還掠芳叢。舞絮生涯,落花心緒,何堪訴向東風。嘆飄零、年華輕逝,剩癡迷、一夢老秦宮。肯信沖霄皎鶴,千載喬松。
雄關樓閣倚云開,駐馬邊墻首重回。風雨滿城人出塞,黃花真笑逐臣來。
雪洗寒巖兮山林氣清,秋生煙水兮江湖色明。猶凈鏡兮對諸像,似空谷兮隨諸聲。游戲因緣三昧用,自然轉處不留情。
驛路行人東復西,等閑攀折損芳枝。有生自是無根物,忍向樂風贈別離。
蟻綠浮香雪外春,錦翰飛動玉芝新。山人已約餐松柏,此饋應知是獲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