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從軍行
邊草早不春,劍花增濘塵。
廣場收驥尾,清瀚怯龍鱗。
帆色已歸越,松聲厭避秦。
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
邊草早不春,劍花增濘塵。
廣場收驥尾,清瀚怯龍鱗。
帆色已歸越,松聲厭避秦。
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
邊塞的草很早就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劍上的花紋也沾滿了泥濘和灰塵。校場里戰馬不再奔跑,清冷的沙漠讓龍鱗般的鎧甲都顯得膽怯。船帆已朝著越地歸去,松濤聲仿佛在厭棄躲避戰亂之人。什么時候能遇到像范蠡那樣的智者,這樣處處都會是暢通的渡口。
劍花:劍上的花紋裝飾。
濘塵:泥濘和灰塵。
廣場:校場。驥尾:指馬。
清瀚:清冷的沙漠。龍鱗:指龍鱗甲。
越:春秋時越國,在今浙江一帶。
避秦:用桃花源人避秦亂的典故,指躲避戰亂。
范蠡:春秋時越國大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功成身退。
通津:暢通的渡口,喻指順利的出路。
此詩為相和歌辭,創作時間難以確切考證。當時可能處于戰爭時期,詩人身處邊塞,目睹了戰爭給邊塞帶來的荒涼和士兵們的艱苦生活,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邊塞戰爭生活的不滿和對和平出路的渴望。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邊塞詩歌對戰爭和人生的思考。
飄飄文采照螭頭,袖手功名未肯休。
易水渡愁隨一騎,春風吹淚著雙眸。
向來但遣淮陰將,異日寧論雍齒侯。
應笑江南夸仲父,規模才可限升州。
萬頃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動海門平。
鑒開波面一天凈,虹吸潮頭萬里聲。
吹斷海風漁笛遠,載歸秋月落帆輕。
芍陂曾上孤舟看,何似今朝雙眼明。
指極分南北,觀瀾混濁清。
蕩胸金餅上,覿面玉繩橫。
洲渚平漚發,風云一噫生。
神山端可往,九萬作寬程。
卯酒催歸夢,僧房借枕頭。
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
鳴澗漲還落,凝云去復留。
陽烏肯回翼,髙處卜深游。
寒雞不飽亦知鳴,布被堆中又五更。
喚此枕邉煙浪夢,雜然風外鼓鐘聲。
花籠宿霧方沖濕,窗識朝陽已弄明。
盥濯是身無始業,一爐香火向三清。
綠暗紅稀日漸長,追游不覺到云房。
庭前密菊花鋪錦,竹外嬌鶯語轉簧。
把盞自能忘得失,圍棋何必較低昂。
籃輿款曲歸來晚,滿路清風拂面涼。
盍簪異縣亦三年,浮木逢龜信偶然。
忙里詩筒長遣客,靜中酒戶不妨禪。
酸寒溧尉君今似,枯槁湘原我自憐。
別后彈冠應不免,著鞭莫遣祖生先。
南歸不獲卻東遷,險阻艱難遍大千。
母老三年難見止,途窮一慟忽潸然。
愁同暴虎馮河悔,災甚求魚用木緣。
行府相將釋老馬,故人贈策助騰騫。
輕飇自何來,破我池面綠。
龍牙可方床,清夢遶修竹。
苦遭鳥將雛,吚喔丈人屋。
兩家餉濁醪,誰能問斗斛。
妙意不可名,杯深睡初足。
正宗法眼,歷古昭彰。
大因因緣,此時成現。
迅機掣電處密密綿綿,綿綿密密中迅機掣電。
更問如之若何,我面何殊佛面。
湘西岳麓法華臺,四十年中又再來。
惟石與松如雅故,問僧幷寺已塵埃。
區區獨恨恩難報,負負無言志已頹。
退宿道相愁不寢,四簷春雨雜驚雷。
飯飽東崗晚杖藜,石梁橫渡綠秧畦。
深行徑險從牛后,小立臺髙出鳥棲。
問舍誰人村遠近,喚船別浦水東西。
自憐頭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古人書卷慢翻尋,齒髪蕭疏歲月侵。
萬里家山孤枕夢,滿城風雨五更心。
蒙茸軟草涵空翠,寂歷初花弄曉陰。
燕子未來寒意重,數峰圓瘦入云深。
人物當年盛學宮,笑談嘗許小人同。
分襟短艇江湖去,回首觚棱涕淚中。
卻敘簷花聽夜雨,又還菰菜動秋風。
秪應黃屋收京了,邂逅東華踏輭紅。
人生不合留飛黃,驪駒夜發生悲涼。
馬蹄著沙去莫挽,一日萬里風云翔。
月明霜枝掛秋香,桂宮髙架辛夷梁。
長梯摘日豈憚遠,世上不數瓊瑤光。
我今官閑賦江海,老驥識路何由驤。
昻霄氣槩看公等,金印入手真毫芒。
更謀濁酒盡清夜,晚鼓徑欲催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