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鞏清虛堂
清虛堂里王居士,
閉眼觀心如止水。
水中照見萬象空,
敢問堂中誰隠幾。
吳興太守老且病,
堆案滿前長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觀,
夢幻去來殊未已。
長疑安石恐不免,
未信犀首終無事。
勿將一念住清虛,
居士與我蓋同耳。
清虛堂里王居士,
閉眼觀心如止水。
水中照見萬象空,
敢問堂中誰隠幾。
吳興太守老且病,
堆案滿前長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觀,
夢幻去來殊未已。
長疑安石恐不免,
未信犀首終無事。
勿將一念住清虛,
居士與我蓋同耳。
清虛堂中的王居士,閉目觀心如同靜止的水面。水面映照出萬物皆空,試問堂中是誰憑幾而坐?我這吳興太守年老體病,案頭公文堆積常困倦欲睡。希望您別笑我,不妨反躬自察,人生夢幻來來去去從未停止。我常疑惑謝安恐怕難以免俗出仕,也不信公孫衍能真的遠離世事。不要把念頭只停留在清虛之境,居士與我其實是一樣的心境啊。
王居士:指王鞏(字定國),蘇軾友人,號清虛居士。
止水:靜止的水,比喻心境澄明無波。
隠幾:憑幾而坐,指靜坐沉思。
吳興太守:蘇軾自指,時蘇軾任湖州(古名吳興)知州。
安石:謝安,東晉名相,早年隱居,后出仕。
犀首:公孫衍,戰國縱橫家,號犀首,此處代指熱衷事務之人。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末年(約1077-1079年),蘇軾任湖州知州期間。時蘇軾因變法矛盾漸生退意,王鞏(清虛居士)來訪,二人談禪論世,蘇軾借題抒懷,反映了對仕途與超脫的矛盾思考。
詩以與王鞏的對話展開,由禪理‘萬象空’切入,聯系自身‘老病渴睡’的現實,借謝安、公孫衍典故探討入世與超脫,最終以‘同耳’收束,體現蘇軾對禪理的實踐與自我反思,語言質樸而意蘊深沉。
堆案即姑置,棲息萬籟余。
階除勃窣行,兩腳當我車。
徑欲煩客卿,相從賦子虛。
曲生不可招,坐令此計疎。
詩分緣稼穡,別墅故人多。
又過中秋閏,無如明月何。
違離增寂寞,衰病廢吟哦。
十首撩人甚,重翻古井波。
鴈塔同登驚歲月,龍華共事陟崔嵬。
詩從瑞錦窠中出,人是黃花節后來。
顧我何堪毗右府,如公端合上東臺。
清時勝日才兼美,平步功名不用催。
趙君派自天源來,細考衡茅無此才。文章決科特余事,幕府官業何壯哉。
論事不愁開口屢,直道馳驅羞詭遇。尺伸如可寸枉施,寧脫青衫故園去。
宗廟之寶森玙璠,諸公爭欲出我門。極知胸中有定力,未肯叱馭隨王尊。
楚狂涼涼莫宜世,一笑相逢有初契。尊酒論文情益親,但不同姓實兄弟。
文昌堂前汝水東,萬頃煙雨時蒙蒙。向來簇坐覓新句,多少行人圖畫中。
君今胡為事行李,著身翻在圖畫里。捧檄王事不可遲,何況堂中老親喜。
喜君問道康廬旁,過家上冢還不妨。再拜松楸有心事,孟母卜鄰今更良。
了卻癡兒紛案牘,回首廬山真面目。喚起三年夢中意,想見詩成清可掬。
寒似西來不立宗,酒兵屢敵故難功。
詩成染筆能忙事,勘罷糊名也自公。
細雨燒燈驚節過,清尊華發與君同。
故園花訊新來少,欲問平安無過鴻。
詩社久疎索,吟牋殊澀慳。
遙憐疑落落,近喜復斑斑。
柳密鶑酬答,花深蝶往還。
春光頓如許,人事苦相關。
連日欣晴卜暮霞,晨曦閃閃舞群鴉。
時豐都市人多醉,節近重陽菊有花。
萬事悠然山正好,三杯可以我何加。
自憐猶有童心在,愛把茱萸系絳紗。
回首城南同舍時,參辰相望更為誰。
杜門正愧衰兼懶,枉句多慙頌不規。
新竹篩金鳴粉籜,初荷擎蓋弄紋漪。
小園景物堪供給,剝啄何時共說詩。
訟牒兮糾紛,榜檛兮未全閑。
色不形兮意孚,每厚顏于曩賢。
揖父兄兮使前,尚笑語之怡然。
道菽粟兮卒歲,審里閭之相安。
食三鬴兮袴襦,悼單枵于昔年。
我酒旨而肴可茹兮,屬饜兮共此柈觴。
一行而三謝兮,起且坐而諠繁。
歸目送而扶路兮,予亦倦踞而假僧氈。
向晚簾櫳上玉鉤,縣人應指小瀛洲。
龍蘭煙外調宮羽,羅綺香中擁獻酬。
百祀規模新壯觀,一時文武極風流。
月明鼓吹煩重賦,終恐清新媿少游。
星文人事古難磨,女織男耕力最多。
河鼓有神司帶犢,天孫垂象驗飛梭。
因依鴻烈成橋語,泛濫長生舊殿歌。
伉儷流傳鈞是褻,玉川無頼太風波。
秋日郊居好,風光屬散人。
雍容觀物化,瀟灑任天真。
菊好芙投老,楊疎柳效顰。
飛翻看兩蝶,喜得自由身。
已用計然策,猶煩傅說霖。
綿延三日往,慰藉九重深。
柱礎收余潤,摩圍散薄陰。
何庸尸祝力,圣主自誠心。
城市從疎出,何人獨拜床。
不辭乘下澤,久已厭康莊。
借屋欣憑閣,臨湖似檥航。
風波無用避,端與世相忘。
起草南宮著作庭,歷階亦合侍承明。
乞身只擬分符去,持節何妨衣錦行。
道在不孤知己舊,才難偏愴語離情。
極知便下思賢詔,其奈巴江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