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大夫廟
人情難強回,
天性可微感。
世人爭曲直,
苦語費搖撼。
大夫言何柔,
暴主意自慘。
荒祠傍孤冢,
古隧有殘坎。
千年惟茅焦,
世亦貴其膽。
不解此微言,
脫衣徒勇敢。
人情難強回,
天性可微感。
世人爭曲直,
苦語費搖撼。
大夫言何柔,
暴主意自慘。
荒祠傍孤冢,
古隧有殘坎。
千年惟茅焦,
世亦貴其膽。
不解此微言,
脫衣徒勇敢。
人的情感難以強行扭轉,天性卻能通過細微處被感動。世人爭執是非曲直,苦口婆心卻難以動搖他人。潁大夫的言辭多么溫和,殘暴的君主卻自感悲戚。荒涼的祠廟旁有孤墳,古老的墓道殘留著坑坎。千年以來只有茅焦,世人也看重他的膽量。若不理解這細微的勸諫之道,即便脫衣進諫也只是徒有勇敢。
潁大夫:指茅焦,戰國時齊人,曾冒死勸諫秦始皇迎回被流放的太后,被封為上卿,后人立廟紀念,稱潁大夫廟。
暴主:指秦始皇,其性格暴烈,曾因太后與嫪毐之亂怒而逐母。
古隧:古代陵墓中的墓道。
殘坎:殘留的坑穴,指廟墓年久失修的遺跡。
茅焦:即潁大夫,以智慧勸諫聞名,與“脫衣徒勇敢”的莽夫形成對比。
此詩為蘇軾途經潁大夫廟時所作。茅焦冒死勸諫秦始皇迎回太后的故事流傳甚廣,蘇軾借廟中遺跡追思歷史,結合自身對勸諫藝術的理解,通過對比世人與茅焦的不同方式,表達對智慧勸諫的推崇。創作時間約在蘇軾外放或游歷途中,具體年份無明確記載,但反映了其對歷史人物的獨特審視。
全詩通過描寫潁大夫廟的荒涼景象,引述茅焦勸諫的歷史典故,對比世人“苦語搖撼”與茅焦“言柔感天”的不同效果,強調勸諫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智慧,而非徒有匹夫之勇。詩中既有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暗含對處世之道的深刻思考,體現了蘇軾以小見大、借古喻今的創作特色。
百丈崗頭路,滄涼步夕陽。
石芒輕放屨,草莢緊牽裳。
深紫猴樝熟,疎紅馬蓼荒。
牧兒良得意,吹笛下牛羊。
北巖古名勝,風木盤詰曲。
萬象并徙倚,一見無留矚。
我歸訪鄉舊,世事嗟反復。
羨君北畝宮,繞窗藝松竹。
吟哦翠微里,縹緲如翔鵠。
浩浩閱滄波,俯仰媚幽獨。
傳家有令子,何止粲蘭玉。
高臥恐未能,鳴騶行入谷。
卷卻青云靶,書來意轉平。
于斯觀所養,知不失其亨。
梧竹自師友,梅礬皆弟兄。
悲風吹夢遠,不朽是鄉評。
理學不遠復,躬行毋自欺。
志雖千萬往,材僅二三施。
花竹觥籌密,云山步屐遲。
眇然人物里,公竟止于斯。
流水青山一榻深,銅柯石干半窗陰。
公余點校七分易,老去服行三字箴。
消長乘除觀物理,存亡操舍驗人心。
日長大得官閑力,乳燕鳴鳩盡好音。
孤松鬰澗底,老柏生石罅。
斗州漢水曲,著此健別駕。
審固外體直,為仁正如射。
萬事春冰融,所貴過者化。
雷園陽關酒,葵藥紛婭姹。
加餐時寄書,相望無幾舍。
勝里春來早,遲君秉燭游。
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頭。
心事付桑落,風光催栗留。
人生行樂耳,任命不須求。
點雪非耶果是耶,紫千紅萬未曾芽。
蒼苔有暈龍鐘樹,幽谷無人自在花。
地暖孤鴻來索伴,天空雙鷺下通家。
詩翁快整春風腳,山路霜泥踏馬牙。
客程欠舞彩衣斑,懶把茱萸對酒看。
涼思著人窮腳健,豐年到手老懷寬。
有風不怕江流逆,無媿何憂蜀道難。
但愿浣花花好在,免教杜曲眼長寒。
環蜀多宜柏,回龍獨見松。
似驚前輩落,忽與故人逢。
水石清高骨,風霜老退容。
更須堅晚節,莫洿大夫封。
老箐深藏洞,嵌崖峭夾谿。
雙扉巫峽似,半壁竇圌低。
落日人煙絕,孤云客路迷。
紅旗穿石去,青兕隔林啼。
買我歸吳棹,揚君溯蜀旃。
雖為萬里別,端有一家緣。
臘雪添新漲,春風減舊綿。
江山隨處好,橫槊小留連。
山深閴無人,夜半迷黑月。
魑魅乘其昏,光怪互出沒。
獨行欲何之,十步八九兀。
隔林炬火明,命向虎口脫。
山高積雪明,歲序冉以逼。
佳人抱書去,西湖失顏色。
清夜獨慷慨,詩壇夢生棘。
我有雙鯉魚,對之不敢食。
風雨思君子,煙霞憶舊游。
一區山水國,萬里帝王州。
臘罋香浮玉,春旗雪滿甌。
安貧隨處樂,此外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