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 韓太祝送游太山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應回首厭籠囚。
但教塵土驅馳足,終把云山爛漫酬。
聞道逢春思濯錦,更須到處覓菟裘。
恨君不上東封頂,夜看金輪出九幽。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應回首厭籠囚。
但教塵土驅馳足,終把云山爛漫酬。
聞道逢春思濯錦,更須到處覓菟裘。
恨君不上東封頂,夜看金輪出九幽。
偶然到郊外原野游玩十日,不應回頭就厭倦了世俗的束縛。只要讓奔波于塵土的雙足,最終能得到爛漫云山的酬報。聽說你逢春便想欣賞如濯錦般的美景,更需要到處尋找退隱的居所。遺憾你未能登上泰山極頂,在夜里觀看那如金輪般的太陽從地下升起。
郊原:郊外原野。
籠囚:比喻被世俗束縛的生活。
塵土驅馳足:指奔波于塵世的雙腳。
爛漫酬:以爛漫的山色作為回報。
濯錦:指錦江,代指絢麗的春景(因錦江以產美錦聞名)。
菟裘(tù qiú):代指退隱的居所,出自《左傳》典故。
東封:指泰山,因帝王多在此封禪而得名。
金輪:喻指初升的太陽,光芒如金輪。
九幽:極深的地下,此處指太陽升起前的黑暗之地。
此詩為蘇軾與弟弟蘇轍(子由)唱和之作,韓太祝送友人游泰山,蘇軾以此詩回應。創作于蘇軾外放地方任職期間,詩中既體現兄弟間的文學互動,也反映了蘇軾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與對超脫世俗的向往。
全詩圍繞友人游泰山一事展開,前半寫對自由出游的肯定,后半寄寓對友人尋隱、覽勝的期待與遺憾,主旨在于借山水之游表達對超脫世俗生活的追求,語言平易而情感真摯,是蘇軾唱和詩中的典型之作。
黃河漫徐方,原野層波生。萬人化為魚,凜然馀孤城。僅見沮洳間,檐楹半頹傾。日月照蛟室,風波棲蜑氓。侵薄連群山,浩蕩煙霞明。山回時復圓,盂盎涵光晶。忽然睹開豁,天末翠黛橫。此來頓覺異,日在江湖行。呂梁遂安流,泯泯無水聲。狼牙沒深沉,一夜走長鯨。三洪坐失險,蛟龍不能爭。乃知房村間,尚未得瀉傾。如人有疾病,腹堅中膨脝??找蹟等f人,績用何年成?
金鼓鑾輿出隴秦,驅馳八駿又西巡。千年際會風云異,一代規模宇宙新。西域兵來擒偽主,東山詔下起幽人。股肱元首明良世,高拱垂衣壽萬春。
尋常只說西湖勝,今日才知有甕山。曲檻飛花香冉冉,小橋流水碧灣灣。樹經千歲不曾老,云在孤峰長自閒。痛飲一樽償絕景,醉時騎馬月中還。
怪爾生辰日,高軒特過吾。秋驚飛雹至,雨逐去云無。上壽須君子,同聲愧老夫。母勞問隱顯,乘月有清壺。
隔枝啼鳥喚幽夢,排闥青山無世情。綠樹陰陰遮日影,虛窗臥看白云行。
干戈飄泊隱關荊,萬竹深環一壑明。落筆江山生酒氣,閉門金石出歌聲。渾忘慘澹經營苦,稍理叢殘著述成。何日東歸共穿峽,看君破淚寫收京。
士女如云服珥鮮,暫陪獵較亦欣然。清于坡老游杭市,儉似乖崖在劍川。使指何功煩卜夜,遨頭此念可通天?;浫藫淼狼涌矗灰娽醢叭?。陌上游人趁筦弦,豈知君相尚籌邊。細聽野老交談處,猶記兵端未動前。草市收燈如許早,端門瞻蹕定何年。書生晚抱憂時志,歸畫殘灰理舊編。
幽洞髯龍老不眠,眼明初識醉鄉仙。來參縹緲峰頭句,付與齊州九點煙。石塘小泊欲三更,商估歸船唱月明。睡覺方知過湖去,曉風蘆葦作灘聲。仙翁釋子雜漁樵,容我游人問路遙。種樹園林看馴鹿,采菱風日蕩輕橈。湖上西山青一螺,白頭人怕白頭波。春來秋去扁舟在,園客相邀種橘窠。
聞道仙家有玉樓,翠厓丹壁繞芳洲。尋春擬約商巖叟,一度花開十度游。春泉??流青玉,晚岫層層障碧云。習靜仙居忘日月,不知誰是紫陽君。碌碌黃塵奔競涂,何如畫里轉生孤。恕先原是蓬山客,一段深情世卻無。仙人原自愛蓬萊,瑤草金芝次第開。欸乃棹歌青雀舫,逍遙響屧鳳凰臺。
西池鵲寒墜靈羽,水嘶粼粼凍王母。青娥遏云紛玉琚,水簾桃花逗香乳。紫元雙眉牽黛光,頹蒿折玉壽齊長。風臺神人鐵作背,哭聲酸骨啼秋裳。彩絲結繩絓秋影,身騎白龍勸天醒。暗魂斜背南山飛,獨立香蟲泣空冷。
臘雪飛花溪正寒,短篷孤棹興漫漫。莫憐公子魚須笏,換與滄浪一釣竿。
翠壁瀉寒泉,蒼林棲薄霧。日暮白云深,忘卻閩關路。
一挫兵常爾,天心豈右胡。自緣蛇豕眾,未必虎羆懦。垂翅良當奮,收馀或可圖。我觀能敗者,遵養亦非徒。
見說海虞峰畔住,禪房鐘磬隔林聞。遙知潭影山光里,能解題詩獨有君。
衰草寒煙老木風,南朝佳氣落秋空。璧來山鬼遮秦使,盤泣仙人出漢宮。壞埒尚傳祠乙鳥,荒池曾見射飛鴻。騷人自古多離思,長在登臨感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