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榻夜分方醒書其壁
惡酒如惡人,相攻劇刀箭。
頹然一榻上,勝之以不戰。
詩翁氣雄拔,禪老語清軟。
我醉都不知,但覺紅綠眩。
醒時江月墮,摵摵風響變。
惟有一龕燈,二豪俱不見。
惡酒如惡人,相攻劇刀箭。
頹然一榻上,勝之以不戰。
詩翁氣雄拔,禪老語清軟。
我醉都不知,但覺紅綠眩。
醒時江月墮,摵摵風響變。
惟有一龕燈,二豪俱不見。
劣質的酒如同兇惡的人,相互攻伐比刀箭還厲害。我癱軟地倒在禪榻上,以不抵抗的方式戰勝了它。詩人柳子玉氣概豪邁,禪僧寶覺說話清和柔軟。我喝醉時全然不知,只覺得眼前紅綠眩暈。醒來時江月已經墜落,颯颯風聲也變了聲響。只有佛龕前一盞孤燈,兩位豪杰都不見了蹤影。
惡酒:劣質的酒。
劇:超過,甚于。
頹然:癱軟、不振的樣子。
勝之以不戰:指不與酒對抗,任其發作而自然消解。
詩翁:指詩人柳子玉(柳瑾),蘇軾友人。
禪老:指金山寺寶覺禪師。
紅綠眩:醉眼昏花,視覺模糊。
摵摵(sè):形容風聲急促。
龕(kān):供奉佛像的小閣子。
二豪:指柳子玉與寶覺禪師。
此詩作于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1072-1074)。金山寺為江南名剎,蘇軾與友人柳子玉同游時,于寺中與寶覺禪師共飲,醉臥禪榻,夜半醒后題壁而作,記錄了文人與禪僧相交的雅趣。
詩以醉臥經歷為線索,融合飲酒的酣暢、禪境的清幽與友情的真摯,體現蘇軾灑脫的個性與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是其早期詩歌中記錄日常雅事的典型之作。
酹君千劫后,端午以為期。林樾存清淑,弦歌見憖遺。道窮身與殉,陵替我何之。勉矣公其饗,來艱將問誰?
要新聲陶寫,奈聲外有聲何。愴銀字安清,珠繩瑩滑,怨感相和。風流故家人物,記諸郎、吹管念奴歌。落日邯鄲老樹,秋風太液滄波。十年燕市重經過。鞍馬宴鳴珂。趁饑鳳微吟,嬌鶯巧囀,紅卷鈿螺。纏頭斷腸詩句,似鄰舟、一聽惜蹉跎。休唱貞元舊曲,向來朝士無多。
幽壑潺湲小水通,茅茨煙雨竹籬空。梅花亂發籬邊樹,似倚寒枝恨朔風。
固陵江上,暮云急、一夜打頭風雨。催送春江船上水,笑指□山歸去。靴帽叢中,漁樵席上,總是安行處。惟馀舊話,為公今日拈取。見說家近岷山,翠云平楚,萬古青如故。要把平生三萬軸,喚取山靈分付。廬阜嵩高,睢陽岳麓,會與岷為伍。及時須做,鬢邊應未遲暮。
襟帶河汾玉殿長,一朝弓劍委秋霜。將軍死戰哀寧武,帝子生降恨晉陽。馬首關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罷清商。悲風處處吹松柏,誰到并州不斷腸。
先生昔年曾拜章,擬復古樂施明堂。先生今年坐皋比,要令弟子人解頤。三臺使者知名姓,旌語煌煌考功令。先生既是湖州人,湖人可曉胡安定。
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巷中情思滿,斷絕孤妾腸。悲風蕩帷帳,瑤翠坐自傷。妾心依天末,思與浮云長。嘯歌視秋草,幽葉豈再揚。暮蘭不待歲,離華能幾芳。愿作張女引,流悲繞君堂。君堂嚴且秘,絕調徒飛揚。
迥隨花萼映同流,一色丹青幾萬秋。珍重采芳游冶子,好將圖樣別囊收。
平生久要劉文叔,不肯為渠作三公。能令漢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絲風。
粲粲五色絲,織成云錦章。深閨親剪制,為君作衣裳。時時幸披拂,佩服媚容光。一朝忽棄置,蘭麝徒自芳。人情喜憐新,使妾空自傷。
秋風來江皋,槌鼓誰載酒。徒羨謫仙人,百篇醉一斗。將軍告身在,尚可易醇酎。萬事休皺眉,一笑且開口。
迎盜思安母,狼心未轉移。黃塵猶乞免,白刃已甘隨。飲恨應憐父,傳家豈待兒。何當梟賊首,為爾復讎私。
如君為政豈謀身,當寧知名有幾人。解棹猶余五湖興,匣琴方見一官貧。楚山偏是淮南綠,舊友何如帝里親。卻望清班隔塵世,秋風茅屋更誰論。
臺上簫聲怨落暉,天邊孤鳳欲何依。自憐一別蕭郎去,嫁與山雞作對飛。
眾鴻厲高鶱,逍遙薄天漢。詎無肅肅羽,而獨懷波瀾。特立諒不群,振鳴終伴奐。名書亦奚為,懿此焉足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