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穎叔千歲棗
彼美祗園棗,珍同玉井船。后期千載熟,今日萬珠圓。
地潤仍依佛,欄深自羃煙。結花雖最晚,藏核莫如堅。
鴨腳看何小,雞頭美未全。種來誰共老,服久必成仙。
大食移根遠,番禺記蒂連。舊名稽藥錄,新賞著詩編。
甜出諸餳上,香居百果前。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然。
柔脆憐金鳳,飄零難木綿。諷包丹荔賦,精奪寶刀篇。
靜夜風回海,清秋月蘸天。彩山要客集,翠顆繞枝駢。
邂逅為公壽,婆娑與世延。暮鐘催酒散,嘶馬引旗旋。
今作中州瑞,原從異國傳。何當廣栽植,欲以慰饑年。
彼美祗園棗,珍同玉井船。后期千載熟,今日萬珠圓。
地潤仍依佛,欄深自羃煙。結花雖最晚,藏核莫如堅。
鴨腳看何小,雞頭美未全。種來誰共老,服久必成仙。
大食移根遠,番禺記蒂連。舊名稽藥錄,新賞著詩編。
甜出諸餳上,香居百果前。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然。
柔脆憐金鳳,飄零難木綿。諷包丹荔賦,精奪寶刀篇。
靜夜風回海,清秋月蘸天。彩山要客集,翠顆繞枝駢。
邂逅為公壽,婆娑與世延。暮鐘催酒散,嘶馬引旗旋。
今作中州瑞,原從異國傳。何當廣栽植,欲以慰饑年。
那美麗的祗園之棗,珍貴如同玉井的仙物。它要千年后才成熟,如今卻顆顆圓潤如珠。土地濕潤且依傍著佛地,欄桿幽深籠罩著煙霧。它開花雖晚,但棗核最為堅硬。銀杏與之相比顯得太小,芡實的美味也不完整。這棗樹不知和誰一同老去,長久服用它的果實定能成仙。它從大食國遠移而來,番禺曾記載其果蒂相連。舊名可在藥錄中稽考,如今新的贊賞被寫入詩編。它比各種糖還甜,香氣在百果之前。黑腰棗徒然讓人羨慕,紅皺棗哪能與之相比。憐惜那柔脆的金鳳棗,也比不上它如木棉般不飄零。它能讓《丹荔賦》遜色,比《寶刀篇》更精妙。靜夜里海風吹回,清秋月色倒映在天空。彩山旁賓客聚集,翠綠的棗子繞枝簇擁。偶然間用它為您祝壽,愿您能長久活在世間。暮鐘響起催散了酒宴,嘶鳴的馬引著旗幟回轉。如今它成為中州的祥瑞,原本是從異國傳來。何時能廣泛栽植,來慰藉饑荒之年。
祗園:本是印度佛教圣地,這里借指寺廟。
玉井船:傳說中仙境的事物,形容棗的珍貴。
后期千載熟:傳說千歲棗千年才成熟。
羃煙:籠罩著煙霧。
鴨腳:指銀杏。
雞頭:指芡實。
大食:古代對阿拉伯地區的稱呼。
番禺:地名。
餳:糖稀。
黑腰、紅皺:都是棗的品種。
金鳳:棗的一種。
木綿:即木棉。
《丹荔賦》《寶刀篇》:都是古代有名的作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千歲棗原產于異域,傳入中國后受到關注。詩人可能在看到這種新奇的棗后,恰逢有祝壽等場合,便創作此詩,既贊美千歲棗,也借此表達美好的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千歲棗,突出其珍貴、美味和獨特。特點是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語言華麗。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為研究當時對異域植物的認知和詩詞創作風格提供了一定資料。
長哦豳人詩,九月欲授衣。方當流火辰,先已戒其期。
當春非不蠶,入夏非不絲。一寸不上身,止為憂啼饑。
蠶畢起功績,關心聽鳴鵙。豈不念人生,所急在衣食。
衣單寒不御,鶉結百千縷。輕裘那得知,凄其良自苦。
窮冬歲將往,雪片大如掌。憐他昨日織,安知今日紡。
嬌癡貴安女,未始識機杼。紈綺厭不華,繒帛何曾數。
貧富固有分,茫茫何足論。感觸此時心,寧不哀窮困。
馮誰歌七月,俾汝知時節。塞墐聊補紉,團欒圍榾柮。
岳麓溪毛秀,湘濱玉水香。
靈苗憐勁直,達節著芬芳。
豈謂盤盂小,而忘臭味長。
拳山并勺水,所至未能量。
砥蒼崖兮燕危磐,枕淵洄兮夏留寒。
谷懷煙兮川引霧,出漁鄉兮入樵路。
屋如懸兮石將危,蕩蘭舟兮揚桂旗。
江有蘺兮溪有蓀,沙一抹兮云垂垂。
耒宜雨兮帆宜風,香在罏兮各為功。
村醪熟兮春無度,水羞香兮雪登俎。
晴陰節兮花亂飛,老漁歌兮野巫舞。
靈埃樂兮憺忘歸,人無忘兮雨而雨。
維余舟兮款神關,石????兮蘿漫漫。
帷之褰兮風毳急,石可憇兮苔痕斑。
潭中人兮夜漁急,神魚舞兮陰妃泣,報靈君兮千罟集。
水如練兮月冥冥,若月弦兮作湘聲。
舟欲去兮且復留,耿不寐兮空隠憂。
濠梁四無山,坡陀亙長野。
吾披紫茸氈,縱飲面微赭。
自矜意氣豪,敢騎雪中馬。
行行逆風去,初亦畧霑灑。
疾風吹大片,忽若亂飄瓦。
側身當其沖,絲鞚袖中把。
重圍萬箭急,馳突更叱咤。
酒力不支吾,數里進一斝。
燎茅烘濕衣,客有見留者。
裴回望神州,沉嘆英雄寡。
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壓輕塵不敢浮。
山北山南人喚酒,春前春后客憑樓。
射熊館暗花投扆,下鵠池深柳拂舟。
白發邦人能道舊,君王曾奉上皇游。
洞庭瀟湘白雪中,中有云氣隨飛龍。
漁父天寒網罟凍,山木盡亞洪濤風。
漁翁暝踏孤舟立,滄浪水深青冥闊。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欵乃一聲山水淥。
灰貌凝清古,霜津溢澹甜。
面嫌湯后白,心慰邑中黔。
美實種寒谷,珍嘗近御匳。
彼姝徒冠玉,爭得似無鹽。
元與玄俱妙,全無事可輕。
路依蒼石轉,房與碧云平。
鶴露收殘夢,桃風析晚酲。
西窗留與我,卻去事彌明。
世間潢潦水,可嘆無根源。盈滿涸可待,驟雨空翻盆。
鵝峰此邦鎮,秀潤草木繁。泄為石井泉,永與天地存。
平湖十頃開,風漪綠荷翻。意共一脈落,高下相吐吞。
清游二三丈,歸途月黃昏。咫尺阻同集,笑我真憚煩。
相期一朝去,雷電當飛奔。鞭龍起為雨,微功不須論。
疎影橫斜處,匆匆入夏看。
綠陰遮得暗,青子結來酸。
因病全疎酒,如癡猶憑欄。
楊花無藉在,風急正漫漫。
亞字橋亭面面風,六人同坐樹陰中。
松交歸路如留客,石礙流杯故惱公。
山色最憐秦望綠,野花只作晉時紅。
夕陽啼鳥人將散,俛仰興懷自昔同。
東崖紫云飛,西壁白雪炯。
洞口一何邃,人閑無此靜。
松風翻瀑怒,梅月逼鶴警。
苔污斷闕石,茶注彭亨鼎。
丈人極好生,生神最澄景。
且修黃房訣,夜向香心永。
松形夭矯學飛鸞,怪石蒼崖蘚暈團。
地僻不容人跡到,云深更覺客衣單。
春歸不見桃干樹,月冷空余水一灘。
欲問神仙向何處,山風吹雨作朝寒。
詩人辛國士,句法似阿駒。
別墅滄浪曲,綠陰禽鳥呼。
頗參金粟眼,漸造文字無。
兒輩例學語,屋壁祝蒲盧。
江欲冷兮丹楓,月將缺兮初鴻。
天如仄兮沉波,檝有聲兮追風。
易莫易兮謀功,難莫離兮圖終。
東山兮誰作,若斯人兮猶窮。
水下鹥兮溶溶,山插云兮叢叢。
叫夫君兮不聞,拊遺聲兮如空。
君不來兮誰晤,余心憂兮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