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時與今錢唐蒲資政傳正修史鄧內翰溫伯同和唐韋考功張水部盛山十二詠畀開江吳令使榜于宿云亭二十三年矣因緣登覽感慨疇昔復為短篇以紀故事元祐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安岳馮允南
曾繼唐賢舊唱酬,宿云亭傳為遲留。
韋溫石上尋遺跡,蒲鄧天邊憶俊游。
亭榭寂為閑處所,溪山清帶古風流。
神交冥漠相知遠,重把狂吟此暗投。
曾繼唐賢舊唱酬,宿云亭傳為遲留。
韋溫石上尋遺跡,蒲鄧天邊憶俊游。
亭榭寂為閑處所,溪山清帶古風流。
神交冥漠相知遠,重把狂吟此暗投。
曾經追隨唐代賢人的腳步進行唱和酬答,宿云亭成了我們停留之處。像韋考功、鄧內翰他們一樣在石上探尋遺跡,回憶與蒲資政、鄧內翰在天邊的美好出游。亭榭如今寂靜成了閑置之地,溪山依舊帶著古時的風雅。雖與故人在冥冥中神交但相知已遠,我又在此處暗自吟誦狂放之詩。
唱酬:以詩詞互相贈答。
遲留:停留。
俊游:快意的游覽。
冥漠:指冥冥之中,也有死亡、高遠難見之意。
此詩創作于元祐二年正月二十八日。二十三年前詩人曾與蒲資政、鄧內翰同和唐賢盛山十二詠,其詩被榜于宿云亭。此次詩人因緣登覽宿云亭,回憶起往昔與友人的交游,感慨時光流逝、人事變遷,遂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光與友情,通過今昔對比展現人事變化。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唱和交游活動及情感表達。
暫免江皋警烽燧,
且尋勝地集尊罍。
爐頭轟飲千愁散,
誰識人間劇可哀?
庭下叢萱翠欲流。梁間雙燕語相酬。日長簾底篆煙留。
金勒去遙芳草歇,玉簫吹罷紫蘭秋。一年春事只供愁。
古木陰陰六月涼,
幽花藉藉四時香。
絲桐清夜作三弄,
明月入簾風拂床。
高樹夕影疏,老荷秋氣馥。
雨馀絢斜照,寓此池上目。
鳴蟬一何厲,坐嘆白日速。
東家失其兒,忽駭鄰婦哭。
歸兮空山中,幽嘯抱吾獨。
十方世界口相吞
不斷圓音說普門
唯有普庵知說處
一個窮人不著裈
節氣先凋一葉桐,
人閒何處不秋風。
梁園勝事隨流水,
滿目愁云鎖故宮。
惜也天然一段奇,
如何萬古罕人知。
只今講學從游地,
一聽思為一聽疑。
舟系西城河岸側
人游南郭草亭中
歌聲到耳鳥呼雨
春色過橋花逐風
命酒賦詩良會合
憂君愛國此心同
清時莫作巢由計
早策花間御史驄
杏花消息一星終,莽莽行藏感異同。
燕雁音書江水上,駏蛩蹤跡嶺云中。
薄嘗宦味遭陽鱎,遙送歸心托塞鴻。
倚遍浪西樓畔望,何時情話百觴空。
小獵南山雪未消,
繡旗斜卷玉驄驕。
不如意事常千萬,
空想先鋒宿渭橋。
游必在清晨,山川幾倍新。
花風香一路,柳浪綠經旬。
犬吠獨行客,僧應連叩人。
隔林啼宛轉,有鳥正懷春。
荒圃二三畝,
種蔬兼種花。
栽葵留宿柢,
分菊護新芽。
野蔓架成壁,
山條斸作笆。
初泥茅屋凈,
坐臥野情賒。
世間恨事寧有此,韓侯乃不如雍齒。雍齒無功猶得侯,韓侯功成竟誅死。
請假王制全齊為,漢樹威望臣心非。有攜赤帝大怒良躡足,勛業愈高死愈速。
不聽蒯徹爭龍興,肯助陳豨效羝觸。迎鑾云夢甘成禽,臣罪當誅亦可贖。
未央羅織斷身首,功狗功人同一哭。人謂太公一塊肉,分我杯羹帝心毒。
高鳥既盡弓不藏,祗一功臣宜赤族。我讀求賢詔、猛士歌,始知殺信良由后意多。
鐘室沈冤帝亦悟,牝雞司晨奈爾何。吁嗟漢天子,畏雉如畏虎。
吁嗟漢昭陽,制龍如制羊。拔龍爪牙去龍角,囚何醢越誅韓王。
韓能興漢必復漢,不爾產祿何由強。君不見戚姬人彘趙王死,萬乘莫保妾與子,何況王孫一國士。
矯矯韓侯孰知己,前惟漂母后呂雉。無侯劉忽諸有侯,呂侯功成竟誅死。
母能活侯雉殺侯,生死英雄兩女子。漢高祖,蕭相國,知侯只得皮毛耳。
國士乃為執戟郎,項籍重瞳宜愧死。
婺女躔分處士星,楚波宋焰有馀清。何緣紅粉孤山吊,技癢千名豈令名。
十二欄干腸斷時,鸞凰失意卻緣詩。不將化石心應老,猶向詩人吊古祠。
愛汝干霄節
無亭也自幽
有時凡鳥出
戛擊驚鳴球
春回鄒律變
淚染湘君怨
何當擬如金
礪彼淇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