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之學士貳少府往拜凡三而未覯因致以詩
一枝棲息又逢春,何幸高賢晚獲親。
顧我畫墁慚所食,荷公傾蓋異于新。
緒余袞袞心尤慕,盤辟區區禮未伸。
三望膺門漫刺字,且持累句愬因循。
一枝棲息又逢春,何幸高賢晚獲親。
顧我畫墁慚所食,荷公傾蓋異于新。
緒余袞袞心尤慕,盤辟區區禮未伸。
三望膺門漫刺字,且持累句愬因循。
我如鳥兒在枝頭棲息又迎來了春天,多么幸運能在晚年結識您這樣的賢才。我慚愧自己無所建樹卻享受俸祿,承蒙您一見如故,待我不同于一般新交。您滔滔不絕的言談讓我內心十分仰慕,我多次行禮表達敬意,禮數卻還未周全。三次前往您的家門投遞名帖卻未能見到您,只能寫下這幾句詩訴說我拖延未能得見的緣由。
棲息:本指鳥類歇宿,這里比喻安身。
高賢:指才德高尚的人,這里指韓敏之。
畫墁:本指在墻壁上涂抹,后比喻勞而無功。
傾蓋:途中相遇,停車交談,雙方車蓋往一起傾斜。形容一見如故,親切交談。
緒余:本指抽絲后留在蠶繭上的殘絲,比喻事物的殘余部分,這里指韓敏之的言談。
盤辟:盤旋進退,指行禮。
膺門:指顯貴人家的大門。
漫刺字:隨意投送名帖。
累句:指這首詩。
愬:訴說。
因循:拖延、遲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渴望結識賢才、提升自己的心境。韓敏之是才德高尚之人,詩人多次拜訪卻未能見到,于是寫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韓敏之的仰慕和求見之情。其特點在于情感真摯,用詞講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社交交往和情感交流。
生平輕語別,徒恃接鄉閭。及此悲存沒,追維恨闊疏。已聞窀穸日,猶怪孟郊書。宿草他年哭,仍悲非故墟。
四面窗軒書百城,琴樽心跡自雙清。胸中丘壑畫千本,眼底滄桑棋一枰。剩有文章媚山水,更無書劄到公卿。一天風雪孤寒在,到底梅花不世情。
露滴滴蘅茅,秋成爽氣交。霜椑如蜜裹,□□似鹽苞。浮蘚侵蛩穴,微陽落鶴巢。還如山里日,門更絕人敲。
曉廄驚呼我馬瘖,塞翁一笑欲何如。西郊或有閒迎送,卻向東家借蹇驢。苦無馳驟但加餐,馬性由來不耐閒。官滿馬亡歸去好,且騎白犢看青山。我無筋力汝難騎,埋汝郊原有敝帷。二尺箯輿元自穩,不勞鞭策強驅馳。
老農相遇田間立。不通名姓情偏熱。問汝市中來。爐群今幾堆。欲求機械化。鋼鐵先稱霸。明日待耕犁。隆隆拖拉機。
有位居臺鉉,無年究遠猷。共懷三入望,忽嘆九原幽。歸葬新阡遠,追榮恤典優。興衰春夢短,人世諒何求。
歲窮風雪飄零,望迷萬里云垂凍。紅綃碎剪,凝酥繁綴,煙深霜重。疏影沈波,暗香和月,橫斜浮動。悵別來,欲把芳菲寄遠,還羌管、吹三弄。寂寞玉人睡起,污殘妝、不勝姣鳳。盈盈山館,紛紛客路,相思誰共。才與風流,賦稱清艷,多情唯宋。算襄王,枉被梨花瘦損,又成春夢。
夢里鷓鴣三兩聲,故人歸馬踏青晴。相逢不信頭顱在,脫劫方知性命輕。囊底黃金心已冷,匣中寶劍氣猶生。天涯到處張羅網,莫向人間道姓名。
塹鳥毛衣別,頻來似愛吟。蕭條秋病后,斑駁綠苔深。珠翠籠金像,風泉灑玉琴。孰知吾所適,終不是心心。
鼓鼙間伴笙歌作。人間信有從軍樂。舞態極精研。誰能妙筆傳。忽驚鐙燭灺。霹靂從天下。夭矯斗雙龍。高臺云滿空。
焚香讀易樂閒居,參訂先天太極圖。人道三分程氏傳,較他漢上有差殊。聞道孤根暖已回,扶筇攜酒出山來。數花羞澀西坡上,也當春風一度開。石銚溪芽活火烹,旋燒敗葉帶枯藤。路遙難遞中?水,且試梅花澗底冰。三白先春慰客情,瑤林照耀夜窗明。淺斟低唱癡兒女,那得工夫問雪聲。
舊陰交蓋處,草草遂離群。何意終天別,居然此地分。豐盈宜上壽,鼎盛忽西曛。遙想天臺路,悲笳慘暮云。
芙蓉峰里居,關閉復何如。白玃兼花鹿,多年不見渠。紅泉香滴瀝,丹桂冷扶疏。唯有西溪叟,時時到弊廬。
風悲畫角,聽單于、三弄落譙門。投宿骎骎征騎,飛雪滿孤村。酒市漸閑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送數聲驚雁,下離煙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朧溪月,到如今、無處不銷魂。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為問暗香閑艷,也相思、萬點付啼痕。算翠屏應是,兩眉馀恨倚黃昏。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