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山
步屐出東津,遙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轉,卓犖煙云間。
何人峻重閣,三休直孱顏。
吾想造化功,為此肅神奸。
嵌巖或中穴,特立氣甚頑。
此角誰可折,寧當混塵寰。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環。
下臨有鼻道,落日行人還。
楓葉秋欲丹,蕪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戶初無關。
步屐出東津,遙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轉,卓犖煙云間。
何人峻重閣,三休直孱顏。
吾想造化功,為此肅神奸。
嵌巖或中穴,特立氣甚頑。
此角誰可折,寧當混塵寰。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環。
下臨有鼻道,落日行人還。
楓葉秋欲丹,蕪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戶初無關。
我穿著木屐走出東津渡口,遠遠地翹首眺望石角山。山巒回環道路也跟著轉彎,它高峻地矗立在煙云之間。不知是誰建起了高聳的樓閣,經過三層歇腳才到達險峻的山巔。我猜想這是造化的神功,讓它來震懾奸邪之神。那嵌空的山巖有的中間是空穴,獨自挺立著氣勢十分剛硬。這山角誰能折斷它,怎能讓它混同于塵世。那些游客哪里懂得它的價值,只知道剝取它上面的苔蘚。向西望著城門,群山像圓環一樣合攏。山下臨著有鼻道,落日余暉中行人歸來。楓葉到了秋天將要變紅,蕪江溪水潺潺流淌。再次來游玩何須有所顧忌,我的柴門原本就沒上鎖。
步屐:穿著木屐行走。東津:渡口名。
遙跂:遠遠地翹首眺望。
卓犖:高峻的樣子。
峻重閣:建起高聳的樓閣。三休:多次歇腳。孱顏:險峻的山巖。
造化功:大自然的功勞。
肅神奸:震懾奸邪之神。
嵌巖:嵌空的山巖。中穴:中間是空穴。
頑:剛硬。
塵寰:塵世。
城闉:城門。
有鼻道:道路名。
逗:流淌。
蓬戶:柴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游覽石角山時,被其壯麗景色所震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對詩人心境有一定影響,使其在欣賞自然美景時,有了對自然和塵世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石角山的壯美,突出其獨特的氣勢和神韻。它以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觀,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作計尋山徑,論交獨兩生。相過真有意,多病只垂情。老怯終年別,詩煩一夜程。懷思幾秋夢,月落曉溪橫。
書債頻年積,舟行一水期。稍吟秋夜雨,不盡故人思。正為才高累,寧論事了嗤。相忘心屢折,落筆更蜚馳。
千池蛙自鬧,中天月徐明。
梅風初作寒,貸此一夕晴。
秦淮乍引去,隱隱聞歌聲。
當歌常嗒忘,既別心旋縈。
吾心匪善感,憂與家國并。
殷鑒信非遠,越甲誰恥鳴。
群盲侈相誑,逐末真可驚。
坐令隔江女,哀怨留玉笙。
亡國有壟斷,荒宴誠人情。
胥口驛前風路饒,鐘聲漁火最魂銷。
月明子夜誰家笛,人上吳江第幾橋。
舊雨漸成萍跡散,春風應惜馬蹄遙。
緣知一別愁如許,剪燭篷窗話晚潮。
堯仁廣被三千界,
舜德長敷億萬年。
珍重圣恩何以報,
只憑一炷海檀煙。
滄海渺無極,鄉關何處邊。
歸帆遙向日,島樹遠含煙。
洗缽鯨吞水,窺齋鳥入船。
此行應不負,了悟大乘禪。
楊柳花殘隋苑樹,明月無尋處。
此夜集幽人,煮酒西園,酒送江聲去。
平生意氣渾難據,踏碎邯鄲路。
拔劍且高歌,醉語諸君,莫似狂夫誤。
落日肩輿古道西,急風殘葉亂烏飛。入門剪燭郵亭上,細讀邯鄲野老詩。
老人詩句不支吾,為泣民窮淚眼枯。何當錄上獻天子,便是當年鄭俠圖。
天時人事互差池,肉食誰知念阻饑。不用觀風廣咨度,但看壁上老人詩。
平生憎鮑魚肆,何處割山麝房。
試與君評花品,不如渠有國香。
初破靈砂顆題肥。綠煙輕繞護霏微。晴烘休漫怕丹飛。
結子他年千歲熟,如今剛半過春暉。莫教輕放阮郎歸。
骨性原分媚與忠,美新即在反騷中。懷沙憔悴誠為拙,投閣支離未是工。豈必首陽非屈子,敢云柳下自楊雄。人生合為靈修死,千古離騷教莫窮。
詣獄公然為友朋,愿言未果恨難勝。養生論在巖阿遠,自責詩成慷慨增。體妙心玄思阮籍,才疏識短愧孫登。莫將畏死輕相誚,臨絕何人奏廣陵。
北海如龍性頗驕,爪牙鱗甲在云霄。駱丞萬古忠魂動,武氏千秋罪案昭。布衲碎裁觀海日,蒲團枯坐聽江潮。建安垂拱諸君子,綺麗于今久寂寥。
曾讀江頭孝女碑,好辭絕妙有誰知。正平遮莫為狂客,文舉差堪喚大兒。豈是忌才遭魏武,自緣知己死陳思。縱令韜晦能無恙,若個延年萬歲期。
寶劍非關血染霜,斬人第一是含光。張良豈必椎秦始,豫讓何須刺趙襄。馬足乍驚魂褫奪,副車繼中魄銷亡。乃知檜死施全手,一似持刀割犬羊。
澶澗無復昔年流,
厭勝城東事已休。
惟有寓公留勝跡,
至今煙景尚黃樓。
深深澗谷唐昌縣,
莽莽桑麻古歙風。
但得長官能阜俗,
不消此外別言功。
間錯浮筠冷更嚴,
長松低顧拂蒼髯。
清標總是君朋侶,
桃李相望幾陛廉。
辟塵風鏡隔輕羅,贏得征衣岳色多。
七十二峰都閱遍,又乘疲馬渡齊河。
玳簪新筍破泥沙,
寒食輕陰酒望斜。
日暮子規啼不住,
滿山風雨落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