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石
嘗聞千歲松為石,
豈意今逢林出屏。
茍非木根久自化,
豈此石理能有靈。
世間萬怪浩莫問,
枉哉山海徒有經。
舒山虢水固險異,
疑有神手藏幽冥。
嘗聞千歲松為石,
豈意今逢林出屏。
茍非木根久自化,
豈此石理能有靈。
世間萬怪浩莫問,
枉哉山海徒有經。
舒山虢水固險異,
疑有神手藏幽冥。
曾聽說千年松樹能化為石頭,怎料如今竟見到石屏上顯現出森林。若不是樹根長久自行演化,這石紋又怎會如此靈異?世間萬千奇事難以盡述,《山海經》記載也徒然無用。舒山虢水本就險峻奇異,疑心有神奇之手藏在幽暗深處。
為石:化為石頭,傳說中樹木久埋地下可能石化。
林出屏:指石屏(石制屏風)表面天然形成如森林般的紋理。
石理:石頭的紋理、脈絡。
山海徒有經:《山海經》雖記載奇聞,但世間奇觀遠超其所述。
舒山虢水:具體地名,可能指詩人所見奇景所在的山川河流。
幽冥:幽暗深遠之處,此處指自然造化的神秘源頭。
此詩或為詩人觀覽一塊天然帶有林紋的奇石(寒林石)后所作。古人常因自然奇觀觸發對造化的思考,詩中“木根自化”“神手幽冥”等句,反映了詩人對奇石成因的想象與對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全詩圍繞“寒林石”的奇異紋理展開,從傳說引入現實奇觀,繼而感慨世間萬怪難述、典籍不足,最后以“神手藏幽冥”收束,突出自然造化的神奇與不可窮盡,是一首借物抒懷、理趣兼備的詠物詩。
明月出天山,月明秋水寒。觀心同水月,鑷白坐相看。
不見芳顏久,儀容老更成。襟懷抱清氣,灑落出真情。天寒適邂逅,握手如平生。曳月鮫綃薄,凌風鶴氅輕。同有歲寒約,重來會耆英。
邇來走筆吟,別后隨手散。收拾亦安用,半是諧謔間。不能所作工,要解風水渙。莫以人廢言,遂忽博士謾。
嵌空橫洞天,磅礴倚崖巘。宛如虹勢出,可賞不可轉。真興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獨來云氣益凄其,孤憤惟應地下知。跬步灰心猶忍事,殘生求志恐無期。霜乾野草回榮易,風蓄寒松欲靜遲。水遠山重更回首,魂傷眼冷不多時。
塞邊羝牧長兒孫,水草全枯乳酪存。不識江南有阡陌,一犁煙雨自黃昏。
煙外江樓漏點殘,黃昏風里倚欄干,一庭春雪小窗寒。愁夢欲歸金谷去,胡笳低繞玉門還,梅花流水月中看。
北人莫作江南土,陟屺之悲貧莫傷。辛苦平陽王孝子,三千里外護親喪。
南國名花,向人無語長含笑。緣香囊小。不肯全開了。花笑何人,鶴相詩詞好。須知道。一經品藻。又壓前詩倒。
閏馀氣先寒,久雨愁更劇。丈夫固遠慮,奈此朝不夕。恐泥有危行,扶攲無安宅。我思補天漏,試鍊五色石。橫空收泄云,屏翳敢停跡。還我陽秋恩,與子兩相適。
羽客無姓名,仙棋但聞見。行看負薪客,坐使桑田變。懷古正怡然,前山早鶯囀。
中林有佳實,孟夏雨初肥。離離青垂處,落落紅綻時。昔曾感商夢,摽有興周詩。調鼎將用汝,傾筐一塈之。臨風每相望,聊以慰渴思。
門前朝市喧,門內山谷寂。昨來有慮心,到此了無跡。況復有高僧,炯炯雙眼碧。渠今未易親,拄杖鳴百尺。知君從之游,勤我遙相憶。安得雙樹傍,題名拂塵壁。
崩岸村移感舊經,荒江獨夜酒微醒。萬端空后觀憂患,結念孤時贅影形。霜氣穿茅燈飐飐,角聲挾浪月冥冥。天親回首馀抔土,陌路逢人淚自零。
試將往事記從頭,老鬢征衫總是愁。天上人間今又昔,灤河珍重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