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直松齋
伊闕十五里,唐朝三百年。
歲寒林木在,王氏子孫傳。
門有登龍客,風生飲虎泉。
丹方齊代刻,龕像魏時鐫。
居士山長對,郎君谷已遷。
塔巍花繚繞,溪浄竹嬋娟。
水記空陳跡,烽臺息舊煙。
陸渾平獷俗,八節穏漁船。
嗣絕傷宮傅,碑亡嘆鄭虔。
石樓延客醉,天竺伴僧禪。
寓目鳴鑾地,追懷奪錦篇。
白云最深處,約我詠歸田。
伊闕十五里,唐朝三百年。
歲寒林木在,王氏子孫傳。
門有登龍客,風生飲虎泉。
丹方齊代刻,龕像魏時鐫。
居士山長對,郎君谷已遷。
塔巍花繚繞,溪浄竹嬋娟。
水記空陳跡,烽臺息舊煙。
陸渾平獷俗,八節穏漁船。
嗣絕傷宮傅,碑亡嘆鄭虔。
石樓延客醉,天竺伴僧禪。
寓目鳴鑾地,追懷奪錦篇。
白云最深處,約我詠歸田。
伊闕綿延十五里,歷經唐朝三百年歲月。寒冬中林木依舊,王氏家族子孫傳承。門前常有顯貴賓客,飲虎泉邊清風生起。煉丹的藥方是齊代所刻,佛龕佛像為魏時所鐫。居士長久對著青山,郎君已離開山谷。佛塔巍峨被繁花環繞,溪水清澈翠竹美好。水文記載只留下陳舊痕跡,烽火臺已不再有舊煙。陸渾地區平息了粗野風俗,八節灘上漁船安穩。王氏后代斷絕讓宮傅傷痛,鄭虔所撰碑石亡佚令人嘆息。石樓中宴請賓客共醉,天竺寺里陪伴僧人禪修。看到帝王出行之地,追憶起文人爭魁的詩篇。在白云最深處,邀約我歸隱田園吟詩。
伊闕:地名,在今河南洛陽南。
登龍客:指顯貴之人。
飲虎泉:泉名。
丹方:煉丹的藥方。
龕像:佛龕和佛像。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郎君:王氏子弟。
陸渾:古地名,在今河南嵩縣東北。
八節:指八節灘,在洛陽附近。
宮傅:指太子少傅等官職。
鄭虔:唐代文學家、書畫家。
鳴鑾地:帝王出行之地。
奪錦篇:指文人爭魁的詩篇。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唐朝歷經興衰,社會變遷較大。詩人可能在游覽伊闕王氏松齋時,看到此地歷經歲月,家族興衰,感慨歷史變遷,遂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此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興衰和家族變遷,向往歸隱。其特點是融合歷史與現實,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反映當時文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松蓋雨還偃,云扉風自闗。
縱橫兩溪水,高下萬重山。
入室三彈指,臨淵一點顏。
懸知少來往,石筍綠苔斑。
我賦躭痂癖,有財貯空虛。不作子孫計,不為車馬速。不充玩好用,不買聲色娛。
置錐無南畝,片瓦無屋廬。所得月俸給,唯將贖梵書。
萬里遣迎介,崎嶇涉長途。奉安大剎中,開示諸迷徒。
庶幾披閱者,咸得入無余。古佛為半偈,尚乃舍生軀。
我今以財施,痛楚不侵膚。以我較古佛,苦樂萬倍殊。
所以不惜財,非是稟性愚。借問借財人,終日較錙銖。
無常忽地到,寧免生死無。
晚來何所喜,急雨洗新秋。
幸遂登高賦,應容遇勝留。
藕花明遠近,鷗鳥任沉浮。
不用揮紈扇,何妨醉玉舟。
靜院三更雨,樓臺一點風。
新詩愁恨里,故國夢魂中。
節物它郷異,交情我輩同。
眼前多怪事,咄咄強書空。
少林坐,庾嶺行,書偈傳衣成戰爭。
庾嶺行,少林坐,得髓安心成話墮。
兩家公案未曾圓,后代兒孫作殃禍。
這殃禍,可煞大,天下衲僧透不過。
轆轤世態一枰棋,銷得秋來宋玉悲。
舒嘯可無元亮意,哦詩如見少陵時。
江湖于我還蕭散,田舍從他笑重遲。
異域故人今在否,青燈牢落夜相思。
羅綺行歌夜,杯盤坐笑春。
舞衫催急管,步障擁佳人。
燈火珠星粲,樓臺璧月新。
傳柑良可樂,黼座玉音親。
邂逅傳杯莫放杯,七年重見夢初回。
休嗟歲月堂堂去,且喜旌麾得得來。
春至會霑新雨露,時清應掃舊氛埃。
如君才業今張鎬,憐我棲遲轂屢推。
未盡通宵話,猶如一日秋。
壯懷天共遠,歸意雨同留。
燈燼何明滅,蛩聲靜應酬。
十年為客夢,應不負瀛洲。
江共煙云遠,山連藪澤長。
日從三伏烈,風借九秋涼。
休作桃花觀,聊同柏子香。
相逢無一事,不必下禪床。
娜婀風前竹,空蒙雨外山。
孤云心共遠,短艇興俱還。
酒有雙蓮勝,詩無一字閑。
因君成悵想,時到夢魂間。
春旱久不雨,既雨風日清。
桑麻被膏潤,往往爭欣榮。
花鳥發詩思,湖山歡野情。
駕言南畆游,遂有西塔行。
云光鬰在望,地僻路亦生。
賢公方外交,別來鶯再鳴。
相逢話疇昔,茗椀喜屢傾。
多謝二三子,壺漿競邀迎。
十里沙窩路,晴云向暮開。
褰裳九過水,駐馬一觀梅。
歲晚松篁茂,山寒虎豹哀。
不因王事迫,誰肯此間來。
雨腳廉纖日腳微,秋陰猶暗北山陲。
莫言巖壑都無用,須信風云會有期。
邂逅醉鄊還自適,周旋詩社好相規。
黃華又報重陽近,想見遲遲去魯時。
青山終是慰人心,到處相逢不用尋。
顧我未能忘楚些,因君聊復效吳吟。
遙林入眼增雙碧,羸馬奔家競寸陰。
何事橫枝送南北,他年同此記分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