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官出二子詩相示
丹山一鳳雙雛生,十分羽翼三分成。
未能飛奮先能鳴,才鳴不作凡鳥聲。
羽毛安得相混并,鵬霄九萬當冥冥。
簫韶九奏儀王庭,光華舜旦魁群經。
丹山一鳳雙雛生,十分羽翼三分成。
未能飛奮先能鳴,才鳴不作凡鳥聲。
羽毛安得相混并,鵬霄九萬當冥冥。
簫韶九奏儀王庭,光華舜旦魁群經。
丹山有一只鳳凰生出了兩只幼雛,它們的羽翼才剛剛長成三分。還不能奮力高飛卻已能鳴叫,一叫便不同凡鳥之聲。它們的羽毛怎會與凡鳥相混,必將高飛九萬里沖向云霄。待到簫韶之樂奏響,它們將在王庭展現儀態,在舜帝那樣的盛世光彩照人,在眾多經典中獨占鰲頭。
丹山:傳說中鳳凰棲息之地。
鵬霄九萬:化用“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指高遠的天空。
簫韶九奏:相傳舜作《簫韶》,這里指高雅的音樂。
儀王庭:在王庭展現儀態。
舜旦:舜帝時代,借指盛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周長官拿出兩個兒子的詩作給詩人看,詩人被二子的才華所打動,寫下此詩表達對他們的贊美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周長官二子才華出眾,前途光明。其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典故,表達積極向上的情感。在文學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與期許。
一夜點蒼山,入君讀書舍。芊眠白云色,而親在其下。
聞欲創招提,藉眾檀越力。而我貧里人,翻乞常住食。所馀唯一物,無價亦無色。念欲施山僧,覓之不可得。
扁舟泛云海,愛此樵湖春。縹緲度松壑,逍遙離俗塵。山如采芝嶺,水似種桃津。君看煙霞路,應無朝市人。
羅浮清夢正深期,東閣當年憶賦詩。枝上一陽回白雪,膝邊三弄協朱絲。彤云有影承金殿,湛露無聲下玉墀。移植若從升北極,暗香應繞萬年枝。
須眉真解意,全不染風塵。花國無雙士,糟丘未老身。青山供短詠,明月伴長貧。樂與過時序,閑香對錦茵。
鴻雁來還去,家山近復遙。音書遲萬里,身世歷三朝。浩劫滄桑變,雄心酒色消。櫻花看不厭,春雨二重橋。
芒鞋踏破萬重山,五日淹留在此間。行客歸來山下望,卻疑身自九天還。
芙蓉白復紅,向暮解還童。更拒秋霜甚,凝妝在月中。
路入層巒洞府溟,寢園樓殿晝陰陰。鼎湖龍去云猶濕,宮樹烏啼日又沉。天地無窮臣子恨,風霆有令鬼神欽。為郎已竊三朝祿,補報空馀一寸心。
山接靈河兩派長,松間石上瀉天漿。幾思吸取清泠味,洗我一生煙火腸。
小院沈沈夜欲闌,東風吹月上闌干。手撼梅花露研墨,醉將吟筆蘸清寒。
聞道鑾輿曉渡河,岳云縹緲護晴珂。千官玉帛嵩呼盛,萬國衣冠禹貢多。銷鑰北門留統制,璇璣南極扈羲和。穆天八駿空飛電,湘竹皇皇淚不磨。
香超薝卜斷知聞,窮臘開花處處村。應笑多姿桃杏俗,更嫌貪睡海棠昏。城上胡笳枕上聞,卻愁羌笛起孤村。冰容不入丹青手,玉骨那憂瘴霧昏。
北來南去路漫漫,持贈淇園玉一竿。相看莫比閒花草,要閱冰霜到歲寒。
神皋開隴右,陸海實西秦。金槌抵長樂,復道向宜春。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輪。金張及許史,夜夜尚留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