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頂山
崎嶇上層山,十里到巍頂。
天形露空闊,物態蓄深靜。
群峰峙其旁,儼若挈裘領。
廣野辟于下,誰為畫廬井。
殿閣聳盛觀,松檜富清景。
蕭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
枯株吐芽蘗,晴云發祥慶。
盡手矜妙逸,詩毫事奔騁。
乘高縱閑目,幽意適遐回。
班班見仿佛,歷歷可窮省。
茲山介兩蜀,鎮壓猶巨屏。
南連三峨巔,北距雙劍嶺。
東西數萬里,高下幾千頃。
地產號充盈,天時與康靖。
民間豐歲樂,事外化日永。
攬轡一登臨,茲焉聊賦詠。
崎嶇上層山,十里到巍頂。
天形露空闊,物態蓄深靜。
群峰峙其旁,儼若挈裘領。
廣野辟于下,誰為畫廬井。
殿閣聳盛觀,松檜富清景。
蕭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
枯株吐芽蘗,晴云發祥慶。
盡手矜妙逸,詩毫事奔騁。
乘高縱閑目,幽意適遐回。
班班見仿佛,歷歷可窮省。
茲山介兩蜀,鎮壓猶巨屏。
南連三峨巔,北距雙劍嶺。
東西數萬里,高下幾千頃。
地產號充盈,天時與康靖。
民間豐歲樂,事外化日永。
攬轡一登臨,茲焉聊賦詠。
沿著崎嶇山路登上層山,走十里到達高聳山頂。天空顯得空曠遼闊,萬物蘊含著深沉寧靜。群峰矗立在旁,就像提起皮襖衣領般整齊。山下廣闊原野展開,不知誰畫出了村落房舍。殿閣高聳壯觀,松檜帶來清幽景致。這里是寂靜的古佛境界,真是遙遠的仙境。枯樹長出新芽,晴云帶來祥瑞。盡情施展精妙筆力,詩興大發盡情馳騁。登高放眼閑望,幽遠意趣悠然回蕩。隱約看到各種景象,一一都能仔細端詳。此山位于兩蜀之間,像巨大屏風般鎮守。南邊連接三峨山頂,北邊靠近雙劍山嶺。東西綿延數萬里,高低覆蓋幾千頃。此地物產號稱豐富,天時和順安康太平。民間豐收年景歡樂,世事之外太平長久。我勒馬登山一游,在此姑且賦詩抒情。
巍頂:高聳的山頂。
挈裘領:提起皮襖的衣領,比喻抓住要領,這里形容群峰排列整齊。
廬井:村落、房舍。
芽蘗:樹木的嫩芽。
祥慶:祥瑞。
奔騁:指詩興大發,盡情創作。
遐回:悠遠。
班班:明顯的樣子。
窮?。鹤屑毝嗽?。
介兩蜀:位于兩蜀之間。
三峨:指峨眉山的三座山峰。
雙劍嶺:山名。
攬轡:勒住馬韁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云頂山在四川,當時兩蜀地區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有所發展。詩人登山游覽,被云頂山的美景和當地的繁榮景象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云頂山的自然風光和當地的太平景象。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清幽,情感積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云頂山的歷史文化和當時當地的社會風貌有一定價值。
春雪旋消不待晛,散亂飛花空照眼。卻攙凍雨弄風寒,猛撲車窗勢殊悍。胡姬犯寒更縱馬,玉色頩顏豈知暖。滿身風雪出我前,縮手吾儕應自赧。戍邊生還常稱幸,世事厭聞唯飽飯。因渠頓觸枕戈心,便擲殘骸何足算!
彌明才十三,別我已二年。豈知乃死別,一去更不還。汝母有萬恨,我懷抱千冤。小影宛如生,淚眼誰能看?大錯真鑄鐵,驅汝向天津。讀書本有毒,將毒與汝吞。自從別汝后,好語常聯翩。時時寄手書,字體頗清端。從姊學操琴,比姊尤熟閑。絕怪絕好潔,不飾而自妍。同學諸女伴,愛之如弟昆。誇汝輒自喜,憶汝不忍言。如何忽嬰疾,宛轉遂經旬。遣仆雖往迓,刺促心搖魂。惡電從天來,鬼刀截我肝。從此與汝絕,回思深可憐。我欲執汝手,汝手何從牽?我于撫汝面,空想悲啼顏;我欲拭汝淚,卻覓衣上痕;我于抱汝身,惟有三尺棺。死生事則已,父女名空存。向來千萬念,念念皆傷恩。東坡四十九,煩惱悟無根。我何以樂天,悲哀念金鑾。
拊膺一嘆上江船,風味依稀似去年。已等彭殤休感事,漸成遲暮更違天。野梅褪白紛紛雪,官柳吹黃處處煙。斷送情懷誰會得,祇將悵惘替留連。
人間祇合十三歲,阿姊阿娘淚莫揮。須信彌明如簡簡,琉璃易碎彩云飛。
此地沉吟夢幾場,最難消遣是斜陽。濠堂已逐荒煙散,卻認鐘山作故鄉。
彼姝何來態非常,風鬟雨鬢神悽傷。如有所牧羊非羊,行吟澤畔追沉湘。嗟爾所遇乃無良,厄爾者誰豈蒼蒼。有情為玷百不臧,與世委蛇道未光。飛騰變化乘陰陽,胡不舍此空旁皇。
群鶴翩翻各沖舉,目送靈真將出世。世人臣滓滿豪端,正坐尸居帶馀氣。紛紛聚訟鬧如沸,逸少華陽俱可置。君謨老眼有微言,指出隋賢參楷隸。隸楷相參轉出奇,誰將此意試求之。學書聊取記姓名,平生欹正任自為。焦巖蒼蒼隱云水,上皇樵人呼不起。留待丹徒陳善馀,辨證橫山殊可喜。
得汝歸來暫解愁,將行無策更淹留。身閒自覺心猶未,欲遣悲歡覓小修。
由余與子臧,默然意自合。可人豈多言,空山生響答。觀君非世士,新故巧吐納。讀書兼讀律,撮要及名法。冥冥丘軻理,倏爾精神接。紛紛不根談,本領信難雜。行看開赤縣,持此超恒劫。誰言天道遠,稍覺人事協。頻年溷世塵,意氣各蕭颯。長大能勤學,安取望伯業?;厮急g日,狡獪猶縱鴿。收身今垂老,堅坐穿木榻。奇文莫使看,心喜防見獵。忽似決江河,彌天動鱗甲。
事會來無窮,昧者機自失。以齊猶反手,非妄殆可必。平生濟時懷,千萬不售一。垂老幸收身,逍遙送于日。
峰能射日澗能幽,云自行空海自流。見畫眾賓心驚倒,樽前敢請話前游。
嚴侯本武人,科舉偶所慕。棄官更納粟,被刖嘗至屢。平生等身書,弦誦遍行路。晚邀進士賜,食報一何暮?;厮急¢g,春闈我猶赴。都門有文會,子作必寄附。傳觀比尤王,一讀舌俱吐。誰知厄場屋,同輩空交譽。天傾地維絕,萬事逐煙霧。八股竟先亡,當時殊不悟。寒窗抱卷客,億兆有馀詛。吾儕老更黠,檢點誇戲具。煩君發莊論,習氣端如故。
左侯居軍中,嘆息謂歐齋。屈指友朋間,才地有等差。進士勝翰林,舉人又過之。我不得進士,勝君或庶幾。歐齋奮然答:霞仙語益奇。舉人何足道,卓絕惟秀才。言次輒捧腹,季高怒豎眉。觀君評制藝,折肱信良醫。少年求進士,得之特稍遲。風味如甘蔗,倒嚼境漸佳。何可遽驕滿,持將傲吾儕。不轂雖不德,自知背時宜。三十罷應試,庚寅直至斯。誓抱季高說,不顧歐齋嗤。君詩貌煩冤,內喜堪雪悲。官裹行相促,老蒼仗頭皮。八股縱已亡,身受伏馀威。知君不忘故,得意還見思。
經巢九卷詩,讀之良已久。每觀子偲序,可信視其友。平生何多能,處處見高手。論畫詩已工,畫更出其右。山形外阻江,筑砦勢愈斗。依山數千灶,避亂足自守。左瞻峰稍高,其陰帶林藪。居人耕山腹,歷歷掛千畝。此峰茍不據,高枕果安否?筆端饒蒼秀,草草意轉厚。大癡得遺法,甚穩定非偶。三詩集未編,雋若新脫口。才高學且稱,誰繼殆未有。
書家變法法益新,近代惟有楊少師。鴻堂著錄信具眼,晉唐格轍如見嬉。魯公清真未險絕,獨取米老吾猶疑。又聞香光晚年語,甘從公權背獻羲。始知避滑必就澀,自諷所短非吾欺。諸城繼作欲變董,持比登善防澆漓。堅實板鞭誰辨此,筆前未免慚疲羸。區區分別皆妄鑿,強向故紙評妍媸。韜庵多藝書猶擅,我亦學步聊追隨。何當擲筆睨天際,胸無古人任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