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草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滿眼都是茂盛的青草長在野渡頭,不知哪一種草真能讓人忘卻憂愁。它順著綠水蔓延到離別的館舍,帶著斜陽一直延伸到別的沙洲。在金谷園里荒草映著月色,石頭城下青草連著秋景。行人惆悵地望著游子遠去,這青草仿佛買斷了美人的萬般憂愁。
芊芊:草木茂盛的樣子。
若個:哪個。
離館:供人餞別、休憩的館舍。
金谷園:西晉石崇的別墅,后荒廢。
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曾是軍事要塞。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這里指游子。
金釵十二:形容美女眾多,這里借指憂愁之多。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經歷離別或看到古跡荒廢之時。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或變遷之中,詩人借詠草來抒發自己對人生、歷史的感慨。
這首詩以草為主題,通過描寫草在不同場景的生長,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興衰、人生聚散的感慨。詩中用典巧妙,意境深遠,在詠物詩中具有一定特色。
海中仙果著新枝,可是香山得子遲。
雛鳯遠從丹穴至,神駒初出渥洼時。
平生種德無遺恨,他日傳家有是兒。
聞道長庚曾入夢,已應能作上樓詩。
湖邊老守湖是家,湖光十里蒙寒沙。
我來不見花如錦,但聞荷葉飛天涯。
小池今無十許步,晚雨亦開三數花。
人生樂事無多少,可意應須隨分了。
杏山松檜紫坡陀,湖面無風亦自波。
綠鬢朱顏嗟老矣,落花啼鳥奈春何。
詩人未必皆憔悴,世事從來有折磨。
列坐流觴能幾日,知誰對酒愛新鵝。
家在湓城五老山,與君相望各江干。
如何肯撥艅艎棹,便欲來同苜蓿盤。
傾蓋盡知今日意,買鄰仍結舊時歡。
菊觴澆酒無離恨,淡榜書名看二難。
珥筆風謠萃此州,二年坐嘯政非優。
樽前自愧孔文舉,竹下欣逢王子猷。
九瑣洞天空悵望,一麾江海漫淹留。
歸心擬借南風便,萬里滄波一葉舟。
先生有亭宜四時,乃使寓安名似宜。
寓安口諾心未肯,更欲老翁聊決疑。
老翁百事盡稱好,一生和羅常作椎。
況是宜亭頗靜秀,聞說似宜尤復奇。
兩山相望俱不惡,二老較勝知何為。
會當扶病躡雙屐,攜酒君家為君醉。
不知春事已過眼,但見此亭俱可意。
且對青山食蛤蜊,一笑誰能知許事。
春與桃花作伴歸,不須更著雨頻催。
簾垂盡日無人處,柳送晴天落絮來。
愁里酒杯誰共把,眼前書葉懶重開。
那知造物憐幽獨,忽遣啼鶯喚夢回。
使君雙旆擁朱轓,竹馬先迎近郭春。
且聽郢人歌白雪,莫因騷客念東門。
新詩為我應須寄,往事知誰與細論。
喚取莫愁煙艇子,有時來伴石頭樽。
雪后新嘗濺齒泉,樽前風味固依然。
自從北郡無人到,不見鵝梨今幾年。
魯酒謾傾猶病渇,并刀未下已流涎。
從今莫覓張公種,饤坐雖多不當賢。
薄宦時難得,余生老易分。
人言侯叔起,詩學鮑參軍。
未補胸中線,空修地下文。
欲尋高密語,應怕虎狼群。
南來沖雨著征衣,山下黃梅正熟時。
老大相逢真是夢,寒溫以外只談詩。
樂丞游宦聊因酒,陶令弦歌政坐饑。
人物似君那易得,一蓑歸釣未應遲。
中郎文采照當年,婦德尤稱女弟賢。
長夜忽成三尺垅,異恩來自九重天。
名留仙籍誰能見,事載銘詩世謾傳。
想得伯鸞懷舊恨,摩挲歸櫬一澘然。
劉侯一諾重,勝獲金百斤。秀句忽復出,華名愧微薫。
但憐溝中斷,枉錯黃金文。君欲強推轂,誰當為解紛。
顧我絕世好,百念獨此勤。鵲尾得古制,鷓鴣玩斑紋。
時從孤巒頂,看上秋空云。遂作小方寮,調護留清芬。
忘言聊復爾,念意亦可欣。了知法界中,清靜無五葷。
倘非此地勝,是妙數得聞。誰知幾席間,中有造化恩。
遂此草木性,一氣蒙氤氳。
晚吹悲落葉,微云淡秋陽。幽花趁佳節,綠酒生寒光。
秋物誰可人,木奴半青黃。想當持兩螯,與客薦一觴。
未須落烏紗,著屐登上方。池邊木芙蓉,亦足醉流芳。
醉輒遣坐客,醒復翻書囊。心遠門常開,足適屨可忘。
念我安得此,用臥秋日長。衰年廹蹇??,病力難取勷。
昔與群少年,登山名跳梁。醉中看茱萸,尚憶故態狂。
歲月挽不留,老大徒自傷。但念拜東野,相從日尋常。
竟陵老守尚書郎,平生墨妙窺鐘王。
會令夜鬼助奇崛,更與游絲爭短長。
游絲忽從天際落,洗眼熟視無毫芒。
癡兒著意吹不起,春風無力難飛揚。
草雖號圣亦可到,此品入神誰復強。
使君憐我頗知好,五十六珠投夜光。
溪藤搗紙滑勝玉,古錦縫嚢牢秘藏。
要遣張顛與醉素,不敢與公分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