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侍郎挽詞 其一
置驛無留客,名卿擬上公。
應惟泣遺愛,競欲頌寬中。
賜履靈臺隔,開阡夢澤空。
秋音送歸旐,依約認樵風。
置驛無留客,名卿擬上公。
應惟泣遺愛,競欲頌寬中。
賜履靈臺隔,開阡夢澤空。
秋音送歸旐,依約認樵風。
驛站不再有停留的客人,這位有名的公卿堪比上公。人們只應悲泣他留下的仁愛,都爭著贊頌他的寬厚中正。獲得帝王賜予權力的機會已與他相隔,開辟墓道之處在夢澤顯得空曠。秋天的聲音伴隨著送葬的旗幟,隱約能辨認出那樵風。
置驛:設置驛站,這里指接待賓客。
上公:周代指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后泛指高官。
遺愛:指遺留及于后世的愛惠。
寬中:指心胸寬闊,待人寬厚。
賜履:本指帝王授予大臣封地,后泛指給予權力。靈臺:指朝廷。
開阡:開辟墓道。夢澤:古澤藪名,在今湖北江漢平原。
歸旐(zhào):指送葬的旗幟。
樵風:指順風、好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看,應是在鄭侍郎去世后所作。當時可能是鄭侍郎在當地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其離世引起眾人的悲痛和懷念,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鄭侍郎,突出其品德和地位。特點是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對于研究當時的人物和社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總總紅塵是,匆匆白發皆。不知何處里,乃有此翁來。
僧與看山得,江從釣月該。莫言忙絕少,趁雨菊尋栽。
每將迂自哂,此老似還迂。世上千年調,山中一卷書。
病長無擾擾,靜只有如如。老我青天眼,浮云看卷舒。
何處龍江叟,堪專水月盟。眾人皆此坐,天下與誰平。
不有終南病,能甘谷口耕。題詩搔短鬢,老子不無情。
稍止今朝雨,猶埋瘴嶺云。亂流安可塞,故老未嘗聞。陰怪群難數,陽光晚漸分。僅能存井邑,不復念鋤耘。
霪霖霾晝夜,積潦接郊郛。小艇家家有,危椽處處扶。稍晴人共喜,卻暖鳥爭呼。海若一何暴,幾翻天地樞。
西北高樓在,東南王氣銷。
冷落回塘欲暮時,峭帆{女猗}娜去何之。
數行鴻雁書來少,一段風煙客到遲。
關吏尚嫌愁未稅,榜人惟有夢相知。
偶然漁火江楓地,記得寒山寺里詩。
昨夜天書下九重,
群仙都住蕊珠宮。
文昌原屬三能職,
何事傳宣南極翁。
一夜鯨波澳底生,雞籠天險竟虛名。
妖氛明滅連南雅,巨室遷移到上卿。
恢復空傳新竹縣,孤懸難救九芎城。
劃溪為守何人主,苗栗無端亦棘荊。
玉笛鈿車當日事,東涂西抹都曾。等閑曲子壓和凝。縱游非草草,已醉強惺惺。
今向三家村送老,身如罷講吳僧。高樓百尺不須登。半爐燒葉火,一盞勘書燈。
秋風蕭蕭,夜雨飄飄。
孤峰絕頂,轉見寂寥。
曠劫前頭時節,看來不異今朝。
板閣酒猶困,風屏燈欲搖。窺人有殘月,流夢失春宵。
桃葉遲淮水,楊花滿謝橋。芳時幽怨極,夢巷響餳簫。
漠漠彈花粉,喃喃墜燕泥。郁金香在袖,瑤玉冷妨肌。
露井夭桃謝,風簾鸚鵡啼。斷腸春不管,曾是雨凄凄。
紫氣氤氳襲翠微,
璚花瑤草自芳菲。
尋幽散步云林里,
挹得仙風滿袖歸。
哀矣乎!哀婦烈;烈婦之操霜比潔,烈婦之骨堅于鐵。烈婦之冤天地愁,鬼神環視皆泣血。
幼承閨訓本儒風,長遵禮義無玷缺。結發嫁得名家子,有志四方遠離別;別婿歸寧依父母,晨夕女紅忘疲苶。
世亂窮鄉靡安居,豪家攙入爭巢穴;瞥見如花似玉人,多衒金珠買歡悅。不成歡悅反成嗔,羅敷有夫詞決絕;夜深豪客強相逼,拒戶罵賊聲不輟。
一時喧嘩鄰里驚,客翻賴主勾盜竊;舉家拷掠無完膚,女呼父母從茲訣:我死必訴上帝知,莫患仇家怨不雪!千箠萬棓不乞憐,甘心玉碎花摧折。
哀矣乎!哀婦烈;夫婿歸來訟婦冤,婦冤不白夫縲紲。道路有口官不聞,半畏豪威半附熱。
我欲伐下山頭十丈石,表章正氣勒碑碣;我欲磨礪匣中三尺劍,反縛兇人細磔剟。時當有待志未伸,慷慨歔欷歌一闋。
哀矣乎!哀婦烈。
東上日觀峰,遐矚天與平。
東海直衣帶,何有飛濤驚。
隱約桃都山,身如浮云輕。
桃樹手可接,如聞天雞鳴。
萬籟為之伏,九垓盡一聲。
須臾動天地,水光徹蓬瀛。
回首望舊鄉,高呼衛叔卿。
趨侍祖庭三百里,沈吟前跡夢中過。
心驚愛日回頹景,恨入天風撼靜柯。
遺墨至今光燄在,孤孫于此涕洟多。
若云世守顏家訓,乞與云來事簡摩。
浮生均是大槐宮,永日聊便竹簟風。
若要語言求要妙,猶將筆墨畫虛空。
一區聊寄塵囂外,萬景皆歸眺望中。
敢似越雞孵鵠卵,正慚云將問鴻蒙。
厭舞樽前雙柘。說向枕邊燈下。幾見鮫綃親裹淚,才信儂言非假。軟語商量難待夜。準擬將身嫁。
阿母聽來應訝。覓個酒殘歌暇。私學長生傳密誓,暗覺口脂飄麝。卻更滿眶秋欲瀉。微潤櫻桃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