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依韻奉和司徒侍中上巳會許公亭二首 其一
禊事初修樂未涯,
晴陽濃淡薄云遮。
風光轉入庭前柳,
春色隨來席上花。
千載風流追曲水,
萬人游豫揜長沙。
相公今日攜諸吏,
那比山公醉習家。
禊事初修樂未涯,
晴陽濃淡薄云遮。
風光轉入庭前柳,
春色隨來席上花。
千載風流追曲水,
萬人游豫揜長沙。
相公今日攜諸吏,
那比山公醉習家。
上巳修禊的活動剛剛開始,歡樂的氛圍無邊無際,晴日的陽光或濃或淡,被輕薄的云層遮擋。庭院前的柳樹轉入了迷人的風光,宴席上的鮮花帶來了濃郁的春色。千年的風流韻事追隨著蘭亭曲水的雅集,萬人游春的熱鬧景象蓋過了長沙的繁華。相公今日帶領各位屬吏同游,這雅趣又怎比得上當年山公醉在習家池的情景?
禊事:古代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在水邊舉行的祈福消災、洗濯不潔的儀式,稱修禊。
曲水: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典故,指文人雅集。
游豫:游樂,《孟子·梁惠王下》有“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揜(yǎn):同“掩”,覆蓋、超過。
山公:指晉代山簡,曾任征南將軍,常醉酒游習家池(襄陽名勝),見《晉書·山簡傳》。
上巳節是古代重要民俗節日,時人多聚飲游春。此詩為作者即興和司徒侍中在許公亭的上巳雅集之作,反映了北宋官員春日宴集、詩文唱和的文化風尚,亦可見當時社會安定、官民同樂的景象。
全詩緊扣上巳雅集主題,由景及事,由古及今,既描繪了春日勝景與萬人游春的盛況,又以“山公”典故巧妙稱頌主賓雅趣,是一首典型的應制酬唱詩,體現了宋代文人雅集的文學特色。
天街飛轡踏瓊英,
四顧全疑在玉京。
一種相如抽秘思,
兔園那比鳳凰城。
去年今夜在商州,
還為清光上驛樓。
宛是依依舊顏色,
自憐人換幾般愁。
月上江平夜不風,
伏波遺跡半成空。
今宵倍欲悲陵谷,
銅柱分明在水中。
已作綠絲籠曉日,
又成飛絮撲晴波。
隋家不合栽楊柳,
長遣行人春恨多。
一覽斷金集,
再悲埋玉人。
牙弦千古絕,
珠淚萬行新。
擾擾馳蹄又走輪,五更飛盡九衢塵。
靈芝破觀深松院,還有齋時未起人。
歲律行將變,君恩竟未回。
門前即潮水,朝去暮常來。
循涯不知淺,見底似非深。
永日無波浪,澄澄照我心。
六節南藤色似朱,
拄行階砌勝人扶。
會須將入深山去,
倚看云泉作老夫。
自知年幾偏應少,先把屠蘇不讓春。
倘更數年逢此日,還應惆悵羨他人。
千里隔煙波,
孤舟宿何處。
遙思耿不眠,
淮南夜風雨。
應從玉指到金徽,
萬態千情料可知。
今夜燈前湘水怨,
殷勤封在七條絲。
久喜房廊接,
今成道路賒。
明朝回首處,
此地是天涯。
白發添雙鬢,空宮又一年。
音書鴻不到,夢寐兔空懸。
地遠星辰側,天高雨露偏。
圣期知有感,云海漫相連。
天海相連無盡處,
夢魂來往尚應難。
誰言南海無霜雪,
試向愁人兩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