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才翁挽辭二首 其一
空余一丹旐,無復兩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歸繪畫,才業付兒孫。
尚有故人淚,滄江相與翻。
空余一丹旐,無復兩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歸繪畫,才業付兒孫。
尚有故人淚,滄江相與翻。
只剩下一幅紅色的魂幡,再也不見那兩乘朱紅車帷的車輛。蒜山渡口一片寂寞,京口的原野起伏不平。音容笑貌只能在畫中留存,才華事業已托付給兒孫。還有故友的淚水,與滄江的波濤一同翻涌。
丹旐(zhào):紅色的魂幡,出喪時導引靈柩的旗幡。
朱轓(fān):古代車上的紅色帷幔,代指官員的車駕。
蒜山渡:古渡口名,位于今江蘇鎮江蒜山附近。
陂陀(pō tuó):傾斜不平的樣子。
京口原: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的原野。
滄江:指長江,此處借指江水波濤。
此詩為悼念北宋文人蘇才翁(蘇舜元)而作。蘇才翁與作者(疑為歐陽修等友人)相交甚篤,詩中通過生前身后場景的對比,抒發對友人驟然離世的哀痛。具體創作時間約在蘇才翁去世后不久(蘇舜元卒于1057年前后)。
全詩以挽辭形式追憶蘇才翁生平,通過“丹旐”與“朱轓”的對比、“蒜山渡”的寂寥等細節,突出生死相隔的悲愴。情感真摯,意象典型,是北宋悼亡詩中質樸沉郁的代表作。
岑寂空山萬壑寧,不由修習也成僧。紅塵遠隔無明少,白水長流感悟興。松院珠幡皆妄弄,丹經玉牒豈須曾。閑來幽岫流連遍,微笑拈花已上乘。
銀床小簟云母屏,博山吐焰雙煙青。相看脈脈兩無語,曼聲一曲淚如雨。
忽漫暌違二十春,驚聞哀訃倍傷神。望窮云樹馳情遠,誼重金蘭入夢頻。壽域幸同嘉靖日,典刑俄失老成人。榻前末命從公后,追想當時淚滿巾。
南游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
陋巷荒蕪野趣濃,小溪春水恰船通。無邊草色猶春雨,有幾梅花更晚風。文體敢期盧駱并,交情惟許范張同。欲將浪跡隨漚鳥,錯比溪南是瀼東。
蚤年離垢即披緇,風度翛然類遠師。心凈只應流水共,身閒常與白云期。秋蟲蘭葉窗間畫,瞑鶴松枝幾上詩。更喜地偏無客到,時拈霜穎掃烏絲。
北風其涼,吹子之衣裳。我有古琴為子彈,慨慷群爵飛舞云低昂。猗蘭在畹天雨霜,天門九重兮虎豹在傍,子之去兮道路長。
綠草如茵夕照平。球場馳騁任縱橫。誰家粉黛獨傾城。香汗沾衣羞喘急,繡鞋蹴地賭身輕。最終一局決輸贏。
白沙江頭水楊樹,正是秋風送君處。海門日出潮欲平,把酒娛君君不住。楊公廟前聞鼓聲,多少行人此中去。江子于今空復情,干戈滿地兵縱橫。丹楓葉墮山鬼嘯,黃竹叢薄饑鼯鳴。湘中有家不得往,時對此圖雙眼明。
常年九日歸不得,今年九日重遠行。秋水蒹葭自可愛,故園松菊非無情。月下飛鴻過別渚,天明孤鶴唳高城。相將一棹望湖去,即看匡廬嵐翠生。
殿西歌徹采薇聲,記室煩君為一行。竇幕有班燕刻重,裴寮得愈蔡功成。文書晝靜旌旗捲,籌畫宵閒鼓角清。今日元戎前長史,步趨腳跡好門生。
夜長無寐待鳴雞,及至雞鳴夢卻迷。驚起朝陽斜照屋,一眉殘月在天西。
金堤柳枝拂水黃。桃花如焚眾草香。江南稚女歌春陽。歌春陽,氣若蘭。采江蘺,遺所歡。
輞川丘壑蔓寒藤,境異心同有此名。見說主人惟種德,不須石子玉還生。
瑤天露白彩云沒,細掃青松烹紫蕨,中夜星華濕秋發。波間古龍忽啾啾,人在滄江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