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三首 其三
秦皇按長劍,殺人如刈草。何獨李斯輩,竟以丞相老。
漢元服儒衣,收諫如蓄寶。何獨蕭望之,誅鉏恨不早。
滄海飛天波,枯澤淤行潦。劉累嬰其喉,蛟龍不為暴。
魯士固多賢,親師仲尼道。至于出處間,惟有顏生到。
秦皇按長劍,殺人如刈草。何獨李斯輩,竟以丞相老。
漢元服儒衣,收諫如蓄寶。何獨蕭望之,誅鉏恨不早。
滄海飛天波,枯澤淤行潦。劉累嬰其喉,蛟龍不為暴。
魯士固多賢,親師仲尼道。至于出處間,惟有顏生到。
秦始皇手按長劍,殺人像割草一樣容易。為何只有李斯等人,竟然能一直做丞相直到年老。漢元帝穿著儒衣,接納諫言如同收藏珍寶。為何只有蕭望之,早該誅殺而遺憾沒有早點動手。滄海掀起洶涌波濤,干涸的湖澤積滿了雨水。劉累能制服蛟龍的咽喉,蛟龍就不敢再兇暴。魯國本來有很多賢士,他們親承孔子的學說。至于在出仕和隱居的選擇上,只有顏回做得最恰當。
刈:割。
漢元:指漢元帝劉奭,他愛好儒術。
蕭望之:西漢大臣,漢元帝的老師,后被宦官陷害自殺。
鉏:同“鋤”,鏟除。
劉累:傳說中善于養龍的人。
嬰:控制。
顏生:指顏回,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對歷史進行研究和思考后,有感于歷史上統治者的用人得失以及賢士的不同命運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也存在類似的人才任用問題,引發詩人借古諷今。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列舉歷史事例,批判統治者用人不當,贊賞能正確把握出處的賢士。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閒情向老入無鄉,褉飲煩君特地忙。一寺石能分竹氣,半城山欲障江光。醵錢詛虜真何益,結隊嬉春信太狂。曲罷不愁波浪起,畫船歸載晚風涼。
橫海年年苦聽笳,避兵日日欲移家。大風底更狂吹我,飄泊遠逾楊白花。
極目王畿四坦然,方輿如地蓋如天。始知恃險不如德,去殺勝殘已百年。
閣外盆蕖競曉風,翠蕤碧蓋護新紅。移來華岳峰頭種,幻作仙人掌上工。丹渥晴云涵綵幕,芬菲瑞靄散彤宮。調元再見敷成日,栽植誰非燮理功。
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獨自有波光,綵囊盛不得。
瑞日當天。對絳闕蓬萊,非霧非煙。翠光覆禁苑。正淑景芳妍。彩仗和風細轉。御香飄滿黃金殿。喜萬國會朝,千官拜舞,億兆同歡。福祉如山如川。應玉渚流虹,璇樞飛電。八音奏舜韶,慶玉燭調元。歲歲龍輿鳳輦。九重春醉蟠桃宴。天下太平,祝吾皇,壽與天地齊年。
東風吹盡滿林花,底用無涯始有涯。飲量素慳難止酒,客懷雖惡少思家。已諳世味荼如薺,未信仙人棗似瓜。為愛綠陰春晝永,出門轉覺換年華。
梟鴟作人語,蛟虬吸水波。能于白日間,諂欲晴風和。駭智蹶眾命,蘊腥布深蘿。齒泉無底貧,鋸涎在處多。仄樹鳥不巢,踔?猿相過。峽哀不可聽,峽怨其奈何。
嶺路林梢一線通,肩輿直上破林風。眼前遙見東山樹,卻顧青衫愧謝公。
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凈主人憐。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中林授衣節,寒氣早已集。牖戶洎裘褐,凡百缺治葺。窮居昧時序,頗訝光景急。叢篁助幽翳,漾瀨發空寂。水禽穿屋過,巖樹排檐入。陶尊既塵漬,墨突亦雨立。遐思把菊詠,端處掬溜室。空言非藥餌,殆不廢九日。
我尊我親,承天之祉。壽名兼美,家國咸喜。公傅秉禮,寶冊有煒。惟千萬祀,令聞不已。
且來東堂日,相值柳橋西。癡鶯吊落花,全學嬌兒啼。
一船楚語雜巴談,艷說歐公手種楠。我自不為枯樹賦,卻哀蒲柳望江南。
城市園林迥不同,入門翠靄眩西東。叢篁逼仄短無地,曲徑盤旋忽有峰。亭上把杯邀落日,水邊岸幘倚微風。尋芳竟日成留戀,莫計歸途起暮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