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潞公太師得謝西歸謹賦七言四韻詩五首拜送 其三
官崇真是帝王師,八十歸休亦未遲。
不似孔光辭位日,早于姜望出封時。
儀形昔已圖麟閣,稿草今應集鳳池。
故府諸僚終有愧,甘陵猶欠紀功碑。
官崇真是帝王師,八十歸休亦未遲。
不似孔光辭位日,早于姜望出封時。
儀形昔已圖麟閣,稿草今應集鳳池。
故府諸僚終有愧,甘陵猶欠紀功碑。
您官位尊崇,真像是帝王的老師,八十歲辭官歸鄉也不算晚。不像孔光辭位的時候,比姜太公受封出仕還要早。您往昔的形象已被繪于麒麟閣,如今文稿也應匯集在鳳池。原來官署的各位僚屬終究會感到慚愧,甘陵還欠著為您紀功的碑。
開府潞公太師:指文彥博,封潞國公,曾任太師等職。得謝西歸:指辭官西歸。
帝王師:輔佐帝王的人。
孔光:西漢大臣,多次辭位。
姜望:即姜子牙,晚年才得到周文王重用。
儀形:容貌、形象。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曾將功臣圖像繪于其上。
鳳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后指中書省,這里泛指朝廷。
故府諸僚:原來官署的僚屬。
甘陵:地名,可能與文彥博相關事跡有關。
文彥博歷仕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德高望重。此詩是他八十歲辭官西歸時,作者寫詩拜送。當時北宋政治局勢相對穩定,文彥博在朝廷和民間威望極高,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敬意。
此詩主旨是贊美文彥博的功績和地位,突出其辭官歸鄉的恰當。特點是用典巧妙,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德高望重官員的尊崇態度。
無動現身說法,毗耶到處為家。誰識逢場作戲,從教現女散花。本有獻花佛事,何妨乞食歌姬。若了悟不住相,斯參透無言師。
腰腳中年在,何須用短筇。人來春水畔,花在夕陽中。坐臥成心賞,行歌向古風。蒼禽驚復住,鳴和木之東。
一囊置我琴,一囊置我笛。明月照寒江,扁舟吊采石。
掠削嬌云放嫩晴,三朝五日即清明。垂楊幸自風流殺,莫著啼烏只著鶯。
金盆和露搗仙葩,解使纖纖玉有瑕。一點愁凝鸚鵡喙,十分春上牡丹芽。嬌彈粉淚拋紅豆,戲掐花枝鏤絳霞。女伴相逢頻借問,幾回錯認守宮砂。
鰲魚雖快意,鶴發上□□。桂樹招人隱,梅花讓客清。先秋分袂月,□□□□□。□□淹留久,夔蚿只自憐。
青腰載雨入菰蒲,旋斫漁竿學釣魚。小向湖心作容與,天教來此伴舂鋤。
朝來三青鳥,為報遠相思。開緘碧紗牖,東風拂恨吹。良人紅塵陌,猶言悵天涯。可憐深閨里,長日守春縭。
鼎沸笙歌百尺樓,何辭薄醉洞房幽。初停寶馭逢蕭史,深下重帷伴莫愁。鳳脛燈前人似玉,蝦須簾外月如鉤。夜長倘信金能買,愿擲千金盡白頭。
開元賢士張文獻,落落長才際盛時。滄海明珠知價重,秋風白羽嘆恩衰。兇徒已破生前膽,鳥道何勞死后思。半畝鄉祠金像在,薦芳請誦八哀詩。
青春二十馀,文武竟誰如。手握千鈞鼎,胸蟠萬卷書。誓心依日月,盡力剪夔魖。稱爾封侯貴,云臺畫匪虛。
佇立望鐘山,陽春更蕭瑟。暮尋北郭歸,故繞東岡出。
佳句人傳自雪堂,萬人如海一身藏。騎鯨有志尋仙李,刺虎無心效卞莊。高枕拂云眠薤谷,直鉤和月釣林塘。寄聲沙鳥休飛去,老子年來物我忘。青春回首去堂堂,衰白侵尋底處藏。老我癡蠅鉆故紙,何人肥馬耀康莊。翠光挾日山排闥,練影翻秋水滿塘。自笑此心猶有著,幾時喧寂兩俱忘。
出郭幽人晚未歸,青天咫尺見何稀。一年祇有春晴好,多事楊花學雪飛。
佳菊移從何處來,鬢絲相對共毰毸。閒情未得籬邊種,老眼長看客里開。花吐清香飄滿徑,根培宿土砌成臺。高風遠慕陶彭澤,詩句應須著酒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