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次前韻奉酬子由子開叔貢三舍人二首 其一
都堂直北正衙西,同日三賢拜紫泥。
供張府泉批敕賜,刊碑朱墨典簽攜。
姓名非夕金甌覆,手筆他年玉簡題。
制詔溫純詩什健,若非元白更誰齊。
都堂直北正衙西,同日三賢拜紫泥。
供張府泉批敕賜,刊碑朱墨典簽攜。
姓名非夕金甌覆,手筆他年玉簡題。
制詔溫純詩什健,若非元白更誰齊。
在都堂正北面、正衙的西邊,同一天三位賢才接受皇帝的任命詔書。官府為他們置辦宴會,賞賜物品,還有批好的敕令;刊刻石碑的朱墨由典簽攜帶。他們的姓名不久就會被皇帝看重,日后他們的手筆會被記載在玉簡之上。他們所擬的制詔溫和純正,詩作剛健有力,若不是像元稹、白居易那樣的人物,誰能與之相媲美呢。
都堂:尚書省辦公的地方。
正衙:皇宮的前殿。
紫泥:古人用泥封書信,皇帝詔書用紫泥,后用紫泥代指詔書。
供張:陳設供應,指舉行宴會等招待活動。府泉:官府的錢財。
朱墨:指刊刻石碑所用的顏料。典簽:官名,負責文書等事務。
金甌覆:比喻將有重要任命。
玉簡:古代用玉簡記載重要事情。
制詔: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等。
元白:指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在三位舍人同日獲得朝廷重要任命時,詩人按照之前的韻腳再次作詩酬和。當時可能處于政治相對穩定時期,朝廷重視人才選拔和任用,三位舍人憑借自身才華得到晉升,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三位舍人獲得任命,突出他們的才華和重要地位。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恰當,展現出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以及對朝廷人才的關注。
忽忽南飛返,危絲共怨凄。
暗霜移樹宿,殘夜繞枝啼。
咽絕聲重敘,愔淫思乍迷。
不妨還報喜,誤使玉顏低。
超然彼岸人,一徑謝微塵。
見相即非相,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棲棲南越鳥,色麗思沈淫。
暮隔碧云海,春依紅樹林。
雕籠悲斂翅,畫閣豈關心。
無事能言語,人聞怨恨深。
門上關,墻上棘,窗中女子聲唧唧。
洛陽大道徒自直。
女子心在婆舍側,嗚嗚籠鳥觸四隅。
養男男娶婦
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平生不達意,萬里船一發。
行行三峽夜,十二峰頂月。哀猿別曾林,忽忽聲斷咽。
嘉陵水初漲,巖嶺耗積雪。不妨高唐云,卻藉宋玉說。
峨眉遠凝黛,腳底谷洞穴。錦城晝氳氳,錦水春活活。
成都滯游地,酒客須醉殺。莫戀卓家壚,相如已屑屑。
座上辭安國,禪房戀沃州。
道心黃葉老,詩思碧云秋。
卷軸朝廷餞,書函內庫收。
陶欣入社叟,生怯論經儔。
日色屏初揭,風聲筆未休。
長波溢海岸,大點出嵩丘。
不絕羲之法,難窮智永流。
殷勤一箋在,留著看銀鉤。
西南山最勝,一界是諸天。
上路穿巖竹,分流入寺泉。
躡云丹井畔,望月石橋邊。
洞壑江聲遠,樓臺海氣連。
塔明春嶺雪,鐘散暮松煙。
何處去猶恨,更看峰頂蓮。
高才何必貴,下位不妨賢。
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
為底胡姬酒,長來白鼻?。
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濃艷初開小藥欄,
人人惆悵出長安。
風流卻是錢塘寺,
不踏紅塵見牡丹。
五條弦出萬端情,
撚撥間關漫態生。
唯羨風流田太守,
小金鈴子耳邊鳴。
天臺南洞一靈仙,骨聳冰棱貌瑩然。
曾對浦云長昧齒,
猶憶夜深華蓋上,更無人處話丹田。
陰陰古寺杉松下,
記得長明一焰燈。
盡日看山人不會,
影堂中是別來僧。
碧落新樓迥,
清池古樹閑。
先賢盡為宰,
空看縣南山。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煩弦對落暉。
紅葉樹深山徑斷,
流落正憐芳意在,砧聲徒促授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