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貺少林寺
達磨自云傳佛心,緒言迷世到于今。
既攜只履歸西域,安得遺靈在少林。
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風不斷老松深。
謝公自愛山泉美,肯為幽禪此訪尋。
達磨自云傳佛心,緒言迷世到于今。
既攜只履歸西域,安得遺靈在少林。
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風不斷老松深。
謝公自愛山泉美,肯為幽禪此訪尋。
達摩自稱傳授了佛法的精髓,那些言論迷惑世人直到如今。他既然已經提著一只鞋子返回西域,怎么還會有靈骨留在少林寺呢?孤獨的明月照亮著高大的佛殿,顯得格外清冷,清涼的風不斷地吹拂著幽深的松林。謝公(謝靈運)向來喜愛山泉的美景,怎么會為了參禪來這里尋訪呢?
君貺(kuàng):司馬光字君貺,作者的友人。
達磨:即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北魏時來中國傳教,被尊為禪宗初祖。
緒言:遺留下來的言論。
只履歸西域:傳說達摩圓寂后,魏使宋云在蔥嶺遇見他,見他手提一只鞋子,向西而去。
遺靈:指達摩的靈骨。
謝公:指謝靈運,東晉至劉宋時期詩人,性喜山水。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達摩的傳說廣為流傳。作者與司馬光交往,可能在交流中談及少林寺和達摩相關話題,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佛教傳說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對達摩傳說提出質疑,展現出理性精神。其特點是將對傳說的思考與對自然美景的欣賞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詩歌創作風格。
沙明難辨幾枝生,
浪碧微看淺色輕。
一疋練飛花樣細,
還從豆蔻夜熏成。
樓船未發大江西,沙上蔞蒿葉葉齊。卻望維揚一千里,冥鴻沖雨只酸嘶。
鳳山云氣蔚油油,碧樹黃鸝晚更留。盡日橋邊看流水,思歸不見上河舟。
不識朝天路,天門半面遮。
白云驅馬犢,僻塢躍魚蝦。
出谷飛煙薄,穿林度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見人家。
野鶩喧秋壑,山橋枕淺沙。
前村烏桕熟,呼酒且須賒。
眼下有衣兼有食,心中無喜亦無憂。
正如身后有何事,應向人間無所求。
靜念道經深閉目,閑迎禪客小低頭。
猶殘少許云泉興,一歲龍門數度游。
駘蕩殘春恨,霞馀散綺紅。游絲能四塞,落葉劇三空。思苦欲留夜,愁多卻喜風。參軍真俊逸,好是念文窮。
君侯哦苦淡,雅不愛深紅。冷眼看春盡,愁腸欲海空。近尋山谷體,遠到建安風。只恐妨高步,令君似我窮。
城市厭煩囂,茲游愜吾素。平明辭國門,迥抱滄洲趣。
林幽朝暾薄,野曠晴云護。維時秋氣中,金飆散輕霧。
駕言將安從,遙企陵園路。佳氣正郁蔥,王程戒朝暮。
啟處誠不遑,心賞詎云負。況茲同聲侶,托乘相歡晤。
壺觴時共適,魚鳥一回顧。緬想塵外蹤,于焉探隹句。
登高愧大夫,搦管何當賦。
日日柴門閉好春,不知江上有迷津。直須萬斛舟橫浦,待渡君看兩岸人。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來往涉康莊。丈夫欲補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永憶仙舟伴,沉冥隔幾冬。
信芳寧告鴆,舍涕負為龍。
一角樓陰重,高居月色濃。
定知過北海,干莫此藏鋒。
勞人戀曉衾,程途起戊夜。
岡勢復崚嶒,隨溪上而下。
峭石插遠空,一徑通幽罅。
晨曦動林端,蔥翠光四射。
樹多山不蠻,蕭颯安知夏。
青陽古陵陽,鎮名尚憑藉。
峨峨九子山,陸地蓮花化。
此處懷詩仙,何年訪書舍。
論詩論畫復論禪,
三絕門風海內傳。
可惜語兒溪畔路,
白頭無分棹歸舷。
心澄氣自爽,滿目是青山。
欲知拄頰意,一笑可忘言。
片石云初斷,中流勢轉尊。
岸分彭澤樹,煙鎖大江門。
倒影黿鼉伏,摩空日月昏。
潯陽知不遠,猶此上潮痕。
乞得諸倉粟,流民獲所依。
已燃薪禦凍,仍用楮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復舊肥。
故鄉雖有屋,此處可忘歸。
綠繞西疇小作勞,溪村寒入舊綈袍。
五窮政坐沒梁斗,百技不如無口匏。
穫稻條桑豳雅頌,紉蘭餐菊楚離騷。
客來更話唐虞上,盍且卑之毋甚高。
如舟小屋遠塵喧,別是人間一洞天。
紅艷花光輕泄露,綠連槐影淡浮煙。
閑眠小榻疑停槳,醉倚虛窗當叩舷。
愛此數椽隨意構,息肩容膝樂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