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二首 其二
洪波漏金堤,河伯獨不仁。不有封禪行,安知愁吾民。
翩翩海濱子,自以通鬼神。黃金成虛言,鴻飛邈無因。
武安玩天時,獨秉萬國鈞。愴似宣房詩,郎吏終負薪。
寂寞千載間,真偽共沉淪。何乃忘謗書,世固無直言。
洪波漏金堤,河伯獨不仁。不有封禪行,安知愁吾民。
翩翩海濱子,自以通鬼神。黃金成虛言,鴻飛邈無因。
武安玩天時,獨秉萬國鈞。愴似宣房詩,郎吏終負薪。
寂寞千載間,真偽共沉淪。何乃忘謗書,世固無直言。
洪水沖垮了金堤,河伯實在是太不仁道。若不是漢武帝去封禪巡游,怎會知道百姓的憂愁。那些瀟灑的海濱方士,自認為能與鬼神相通。用黃金煉成仙藥成了空話,他們如鴻雁高飛沒了蹤跡。武安侯田蚡玩弄時機,獨攬國家大權。漢武帝悲愴地作了《宣房詩》,郎吏們最終還得去背柴堵河。千年之間寂寞無聲,真假之事一同被埋沒。為何要忘記那些誹謗的奏疏,世間本來就缺少直言。
洪波漏金堤:指黃河決堤,洪水泛濫。金堤,堅固的河堤。
河伯: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封禪行: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海濱子:指海濱的方士。
黃金成虛言:方士曾說用黃金煉成丹藥可成仙,結果成空。
鴻飛邈無因:像鴻雁高飛,沒有緣由,指方士離去。
武安:指武安侯田蚡,漢武帝時丞相。
秉:掌握。萬國鈞:國家大權。
宣房詩:漢武帝在堵塞黃河決口時作的詩。
謗書:指批評、彈劾的奏疏。
此詩創作背景應與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有關。作者借漢武帝時期的故事,可能是看到當時社會也存在類似的統治者迷信方術、權臣弄權、百姓受災等問題,借古事來抒發對現實的不滿和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漢武帝時期的社會亂象,包括河患、方士欺騙、權臣專權等,同時感慨世間缺少直言。其特點是借古諷今,以史為鑒。在文學史上,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批判精神。
衰羸豈合話荊州,爭奈思多不自由。
無路重趨桓典馬,
一種人間太平日,獨教零落憶滄洲。
逼臉橫頤咽復勻,
也曾讒毀也傷神。
自從魯國潸然后,
不是奸人即婦人。
銅梁路遠草青青,
此恨那堪枕上聽。
一種有冤猶可報,
不如銜石疊滄溟。
少年容易舍樵漁,曾辱明公薦子虛。
漢殿夜寒時不食,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心如野鹿跡如萍,
謾向人間性一靈。
往事不知多少夢,
夜來和酒一時醒。
中間聲跡早熏然,阻避鈞衡過十年。
碧海浪高終濟物,
應念凄涼洞庭客,夜深雙淚憶漁船。
西游象闕愧知音,
東下荊溪稱越吟。
風動芰荷香四散,
薜荔衣裳木蘭楫,
異時煙雨好追尋。
蘋洲重到杳難期,西倚郵亭憶往時。
北海尊中常有酒,聞說江南舊歌曲,至今猶自唱吳姬。
貴提金印出咸秦,
瀟灑江城兩度春。
一派水清疑見膽,
自是受恩心未足,
卻垂雙翅羨吳均。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夢中。
游子馬蹄難重到,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
湖上風高動白蘋,暫延清景此逡巡。
來年違別成何事,嫦娥老大應惆悵,倚泣蒼蒼桂一輪。
梁宋追游早歲同,偶然違別事皆空。
年如流水催何急,
煩君更枉騷人句,白鳳靈蛇滿袖中。
男兒未必盡英雄,但到時來即命通。
若使吳都猶王氣,將軍何處立殊功。
蘭亭醉客舊知聞,欲問平安隔海云。不是金陵錢太尉,世間誰肯更容身。
鼇背樓臺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躊。牢山道士無仙骨,卻向人間作酒徒。
吳公臺下別經秋,
破虜城邊暫駐留。
一笑有情堪解夢,
且酌松醪依舊醉,
誰能相見向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