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韻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宿昔望見之,恨不生羽翰。
卷臠塵土中,日月如波瀾。邇來老將至,更覺行路難。
聞君謝車徒,選勝群峰巒。幽深每獨往,神異多所觀。
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顏。吹笙煙霧中,舉手留盤桓。
信非人間境,邈與時俗懸。顧懷平生舊,慰以逍遙篇。
三復想在目,令人愧衣冠。處世闊且疏,幼輿亦有言。
一丘與一壑,自謂無間然。安得從君游,解纓弄云泉。
昏昏歲復晏,相望空長嘆。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宿昔望見之,恨不生羽翰。
卷臠塵土中,日月如波瀾。邇來老將至,更覺行路難。
聞君謝車徒,選勝群峰巒。幽深每獨往,神異多所觀。
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顏。吹笙煙霧中,舉手留盤桓。
信非人間境,邈與時俗懸。顧懷平生舊,慰以逍遙篇。
三復想在目,令人愧衣冠。處世闊且疏,幼輿亦有言。
一丘與一壑,自謂無間然。安得從君游,解纓弄云泉。
昏昏歲復晏,相望空長嘆。
嵩山三十六座山峰,都矗立在青云之端。從前就已望見它們,遺憾自己沒有生出羽翼。我被困在塵世的紛擾中,時光如波瀾般流逝。近來年老將至,更覺得行路艱難。聽說你辭謝車馬隨從,到群峰中挑選勝景。你常常獨自前往幽深之處,看到很多神奇的景象。好像有真正的仙子,身著羽衣,有著白玉般的容顏。在煙霧中吹著笙,舉手挽留你盤桓。這確實不是人間的境界,與世俗相差甚遠。你懷念平生的舊友,用逍遙的詩篇安慰我。我反復誦讀,那景象如在眼前,讓我對自己的官服感到慚愧。處世要豁達超脫,謝幼輿也說過這樣的話。一丘一壑之間,自認為沒有遺憾。怎么能跟你一起游玩,解開冠纓去賞玩云泉。歲月昏昏又到年末,只能遙遙相望空自長嘆。
卷臠:束縛、羈留。
邇來:近來。
謝車徒:辭謝車馬隨從。
盤桓:徘徊、逗留。
邈:遙遠。
三復:反復誦讀。
幼輿:謝鯤,字幼輿,東晉名士,曾說“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解纓:解下冠纓,指棄官隱居。
晏:晚,年末。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年老體衰之時,看到友人能夠擺脫世俗去游賞嵩山,聯想到自己被困塵世,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官場壓力和世俗紛擾,詩人渴望從自然中尋求解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逍遙山水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的厭倦。其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嵩山之景和友人的游歷,抒發自己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的追求,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心境。
松杉風外亂山青,曲幾焚香對石屏。 空憶去年春雨后,燕泥時污太玄經。
老子西城住,今踰十載期。栽花成茂樹,種柳長高枝。
移接從渠巧,誇傳到處知。擔頭挑賣去,一一是趨時。
勸葉復依蒲,登龍是去途。 何煩垂翡翠,未肯畏鵜鶘。 已負吞舟大,終無涸轍虞。 濠梁寧足樂,相忘在江湖。
十二層樓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風光好。堤柳岸花連復道。玉梯相對開蓬島。 鶯囀喬林魚在藻。太液微波,綠斗王孫草。南闕萬人瞻羽葆。後天祝圣天難老。
燈前清淚落衣間,守歲分為客是閑。 老母今春年七十,壽觴爭忍對慈顏。
閑登朱亥游俠墓,卻望梁王歌吹臺。 臺上墓邊芳草綠,游人心事立徘徊。
君王未到玉津游,萬樹紅芳相倚愁。 金鎖不開春寂寂,落花飛出粉墻頭。
惠澤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預昆蟲。 不參品物陶鎔外,獨作窮人蓋載中, 深穽已顛猶磷石,危苕將籜更推風。 一家寄命嗟無地,何負明神與上穹。
竹皮紗幅老人頭,高士從來傲冕旒。 曾見院師畫姚老,一瓢如葉倚黃樓。
娶妻生子復生男,獨有君家眾所談。荀氏八龍唯欠一, 桓山四鳳已過三。他時干蠱聲名著,今日懸弧宴樂酣。 誰道眾賢能繼體,須知個個出于藍。
抱鴨癡雞喚不醒,代耕老馬怯泥行。 世間多少難明事,好問西周擊壤生。
幽棲寺里松風閣,明月懷人照古苔。 記得萬年深夜話,雨聲欲盡雁聲來。
墓頭堤上柳株株,才子佳人總姓蘇。 斜倚石欄臨水照,桃花也自愛西湖。
布衣蔬食已平平,砌草墻花也自清。 醉抱竹根如意臥,十年無有唾壺聲。
小閣久留高土臥,鹿皮夢破石床苔。 半林曙色生巖牖,山鳥不來山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