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
冕旒親負扆,卉服盡朝天。
旸谷移初日,金爐出御煙。
芬馨流遠近,散漫入貂蟬。
霜仗凝逾白,朱欄映轉鮮。
如看浮闕在,稍覺逐風遷。
為沐皇家慶,來瞻羽衛前。
冕旒親負扆,卉服盡朝天。
旸谷移初日,金爐出御煙。
芬馨流遠近,散漫入貂蟬。
霜仗凝逾白,朱欄映轉鮮。
如看浮闕在,稍覺逐風遷。
為沐皇家慶,來瞻羽衛前。
皇帝親自坐在屏風前接受朝拜,四方少數民族的使者都來朝見天子。太陽從旸谷升起,金爐中飄出御煙。香氣飄到遠近各處,彌漫在大臣們的冠飾間。霜中的儀仗越發顯得潔白,紅色的欄桿映照得更加鮮艷。好像看到仙闕一般,漸漸覺得它隨風移動。為了沐浴皇家的慶典,前來瞻仰皇帝的儀仗。
冕旒: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后的玉串,這里代指皇帝。
負扆:背靠屏風,指皇帝臨朝聽政。
卉服:指穿著草編衣服的南方少數民族,這里泛指四方少數民族。
旸谷:傳說中日出的地方。
貂蟬:漢代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這里代指大臣。
此詩創作于冬至日,當時朝廷舉行盛大儀式,詩人隔仗觀望含元殿香爐,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描繪皇家冬至慶典的宏大場面。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皇家冬至慶典的莊重盛大,突出特點是場面描寫細致、語言華麗。它展現了當時朝廷的威嚴和繁榮,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宮廷詩的風格特點。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岐路洛陽城。
黃河流出有浮橋,
晉國歸人此路遙。
若傍闌干千里望,
北風驅馬雨蕭蕭。
繁陰乍隱洲,
落葉初飛浦。
蕭蕭楚客帆,
暮入寒江雨。
紅粉當三五,青娥艷一雙。
綺羅回錦陌,弦管入花江。
落雁驚金彈,拋杯瀉玉缸。
誰知褐衣客,憔悴在書窗。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懸。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黃。
隔簾春雨細,高枕曉鶯長。
無事含閑夢,多情識異香。
欲尋蘇小小,何處覓錢塘。
湖廣舟自輕,江天欲澄霽。
是時清楚望,氣色猶霾曀。
踟躕金霞白,波上日初麗。
煙紅落鏡中,樹木生天際。
杳杳涯欲斑,蒙蒙云復閉。
言垂星漢明,又睹寰瀛勢。
微興從此愜,悠然不知歲。
試歌滄浪清,遂覺乾坤細。
肯念客衣薄,將期永投袂。
遲回漁父間,一雁聲嘹唳。
翠幕卷回廊,銀燈開后堂。
風驚擁砌葉,月冷滿庭霜。
綺席人將醉,繁弦夜未央。
共憐今促席,誰道客愁長。
蟬其鳴矣,于彼疏桐。庇影容跡,何所不容。
嘒嘒其長,彼蟬鳴矣,于林之表。含風飲露,以樂吾道。
有懷載遷,蟬鳴蟬鳴,幽暢乎而。肅肅爾庭,遠近涼飔。
言赴高柳,蟬鳴伊何,時運未與。匪嘆秋徂,怨斯路阻。愿言莫從。
歲之秋深,蟬其夕吟。披衣軒除,蕭蕭風林。我友來斯。
白簡嘗持憲,黃圖復尹京。能標百郡則,威肅一朝清。典秩崇三禮,臨戎振五兵。更聞傳世業,才子有高名。
封樹遵同穴,生平此共歸。鏡埋鸞已去,泉掩鳳何飛。薤挽疑笳曲,松風思翟衣。揚名將寵贈,泉路滿光輝。
鵲印慶仍傳,魚軒寵莫先。
從夫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龍是雙歸日,鸞非獨舞年。
哀榮今共盡,凄愴杜陵田。
一月主人笑幾回,相逢相識且銜杯。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殘花昨日開。
皇綱歸有道,帝系祖玄元。
運表南山祚,神通北極尊。
大同齊日月,興廢應乾坤。
圣后趨庭禮,宗臣稽首言。
千官欣肆覲,萬國賀深恩。
錫宴云天接,飛聲雷地喧。
祥光浮紫閣,喜氣繞皇軒。
未預承天命,空勤望帝門。
冉冉紅羅帳,開君玉樓上。
畫作同心鳥,銜花兩相向。
春風正可憐,吹映綠窗前。
妾意空相感,君心何處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