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火祀大辰十二首 大辰位奠玉幣用《嘉安》。
金行序晚,玉露晨清。
齊戒豐潔,肅恭神明。
嘉幣惟量,嘉玉惟精。
于以奠之,庶幾來聽。
金行序晚,玉露晨清。
齊戒豐潔,肅恭神明。
嘉幣惟量,嘉玉惟精。
于以奠之,庶幾來聽。
秋季時序漸晚,清晨的玉露清澈晶瑩。齋戒的供品豐盛潔凈,恭敬地禮拜神明。美好的幣帛數量適宜,精致的美玉質地精良。以此奠獻于神前,祈望神明垂聽降臨。
金行:五行中金德當令,對應秋季。
齊戒:同“齋戒”,祭祀前整潔身心以示虔誠。
嘉幣:祭祀用的幣帛,古代以束帛為祭祀禮物。
嘉玉:祭祀用的玉,古人以玉通神。
奠:放置祭品,表達對神明的敬獻。
庶幾:表希望,意為“或許能夠”。
此為宋代《納火祀大辰十二首》組詩之一,用于祭祀大辰星(心宿二,主火)的“奠玉幣”儀式。宋代重視郊廟祭祀禮儀,此類樂歌是國家祭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人“敬天法祖”的傳統信仰。
全詩圍繞祭祀大辰星的“奠玉幣”環節展開,通過描述齋戒的嚴謹、祭品的精良及獻享的虔誠,展現宋代祭祀儀式的規范與對神明的敬畏,是研究宋代禮樂文化的重要文本。
自從判清濁,人文肇古羲。中間更百圣,扶豎顛與衰??酌纤啦蛔?,千載無明師。嗟此仁義路,舉世爭背馳。無人障橫潰,一朝墜民彝。微言雖尚在,骎骎化侏離。斯文亙萬古,悠悠竟何之。
一枕新霜,啼過夜烏,相伴垂白。江南怨煞蘭成,斷送舊春誰惜。行吟倦矣,況是酒醒天涯,重簾銷盡鶯花跡。迸淚染吳綃,祗鮫珠空織。孤寂。藜床戀晚,蕙帳驚寒,夢邊龍石。畫取風情,珍重殘山留碧。鸞腸易損,更費幾許清愁,傷秋分付閑箏笛。影事黯鐙前,盡番番追憶。
久客厭塵土,幽居懷翠微。只馀清夜夢,長作故山歸。菊已開三徑,松應長十圍。晨鐘忽驚覺,猶有露沾衣。
逸氣飄飄似欲仙,不論茅舍玉堂前。眾芳無此風神秀,十友推為行輩先。佳實尚堪為世用,香名更喜有詩傳。蕭蕭白發差同色,也欲拈花上鬢邊。
焦山熱肺腸,有事便要了。今歲閏九月,來年春氣早。頂門三只眼,常要光皎皎。照顧溈山水牯牛,莫教吃卻他人草。
沈郁難自居,偶思散遐囑。主丈登西林,斷崖倚修竹。崖上叢花開,飛禽自相逐。崖下清川流,水光泛嘉木。四月風雨多,平野一時綠。長嘯白日低,煙云起空谷。俯視萬化間,勞生亦何足。
紫騮踏碎玲瓏雪。霜街夜色明于月。深巷度琵琶。鐙紅鳳女家。相看元似客。啼笑空前跡。鏡閣夢重來。秋寒生綠苔。
壯矣府中縣,索如城外村。墨池今掃跡,石筍舊馀根。風急漢弦斷,雨多秦鏡昏。新秋一懷古,情緒若為論。
潦雨彌旬月,予方念鞠窮。子行何草草,別語又匆匆。漢沔英靈在,江山今昔同。未須登峴首,先合拜隆中。
昔時累科舉,讀書患不足。天今予我暇,有書真不讀?;突桶偈バ模鍙睾瘛_z澤存讀書,浸作生民福。靜觀靈臺中,萬象森在目。天寒境自明,欲淺機自觸。斯文化異端,骎骎即深谷。晞顏以自勵,吾欲求之復。
聳仙姝螺髻,擁晴翠,立中流。看北固亭臺,南徐壁塢,今古悠悠。輕帆趁潮曉渡,倚松寥、高閣對清秋。寂寞江山踞虎,蒼茫田地浮鷗。扁舟。去還留。臨絕巘,俯滄洲。望東溟浩渺,鯨鯢蹴浪,海思云愁。嚴疆更無戎索,任修羅、戈戟亂神州。庾信暮年詞筆,哀吟豈獨江頭。
詩濤難放筆頭乾,歸及初晴素魄圓。善譽敢論當世比,佳萹應任老夫傳。凌云列岫堆螺髻,出水新荷點翠鈿。報政還朝知不晚,追隨能復記當年。
焦山僻在海門邊,得到其中是夙緣。要會相逢一句子,春風依舊似當年。
華陽有客似重來,新見云林別館開。寒日半巖松鶴起,腥風萬壑雨龍回。琴床流露滋瑤草,丹鼎飛春上玉梅。居者未知清且遠,人間咫尺望蓬萊。
水香搖浦溆。記柳外停車,山衣飄雨。歸云裊殘縷。睇煙郊晴色,一臺高據。林泉付與。盡蹉跎、酒懷琴緒。傍苔墻、愁篴拈來,怕有冷鷗偷覷。凝佇。吟亭紅老,別岫青孤,舊悰何許。多情巾屨。偏捎到、感秋語。料行歌側帽,霜林巡遍,也似征鴻待侶。賺宵來、客枕凄迷,夢邊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