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不知乃不慍,古人嘆難能。
我謂直易事,學道非干名。
本無求知心,慍亦何從生。
所以茅簷下,高枕曲吾肱。
琴書坐中友,云山門外朋。
肺腑欣有得,耳目諒無憎。
愿同子揚子,白首太玄經。
不知乃不慍,古人嘆難能。
我謂直易事,學道非干名。
本無求知心,慍亦何從生。
所以茅簷下,高枕曲吾肱。
琴書坐中友,云山門外朋。
肺腑欣有得,耳目諒無憎。
愿同子揚子,白首太玄經。
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氣,古人感嘆這很難做到。我卻認為這是很容易的事,學習道義不是為了追求名聲。本來就沒有渴求被人知曉的心,那生氣又從何而來呢。所以我在茅檐下,高枕無憂地彎曲著手臂而眠。琴和書是我座中的好友,云山是門外的朋伴。內心欣喜有所收獲,耳朵和眼睛想必也不會厭惡。希望能像揚雄一樣,到老都鉆研《太玄經》。
慍:生氣,惱怒。
干名:求取名聲。
肱:手臂。
子揚子:指揚雄,西漢學者,著有《太玄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種遠離世俗名利紛擾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在隱居或潛心學問時創作,表達自己不慕名利、專注于學道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不追求名利、安于學道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哲理深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詩篇,但體現了古代文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普遍情懷。
上尊霑賜自明堂,??禮無功愧濫嘗。
玄晏先生聞嗜飲,青州從事敢慳藏。
芳醲聊薦杯鐺眼,涓滴難澆錦繡腸。
輕舉忽荒何所礙,南烹更欲強張良。
青云那肯羨雄飛,前料山邊習遁肥。
名教固應多樂地,賤貧聊幸脫危機。
虀無萍韭何妨醉,羮有菰莼自合歸。
格外一官垂欲滿,便從神武掛冠衣。
巷轉柔桑陌,門依綠柳橋。
因人嫌碌碌,拔俗自超超。
嫩碧半篙漲,殘紅一眼飄。
卑棲有微分,斥鷃得逍遙。
飄零羈旅苦摧頹,旬日希逢笑口開。
爐冷難施文武火,氣寒聊雜圣賢杯。
牛鳴地去無多遠,羊胛熟時宜便來。
聞說家山動歸興,預愁疊鼓起高桅。
清時鴛鷺正充庭,何事抽簪喜退耕。
百步穿楊防偶蹶,一巵賞畫保先成。
獺皮冠小隨時用,豬鼻車低取意行。
官柳野梅春意動,莫教詩酒負平生。
醪敷映玉浪吹香,未餉征君敢獨嘗。
甕下無人容借飲,壺中有客共深藏。
歌呼僅可供頳頰,酩酊那憂共腐腸。
好似東皋求待詔,三升日給醞偏良。
菊潭才到便歸休,年大何心泣楚囚。
南岳獻譏無反復,東臯舒嘯有朋儔。
龜靈自古稱懷浦,狐老從來只首丘。
便覺謳吟罷莊舄,翛然隨俗且沈浮。
兩年僑寓為知音,百指仍攜就泛金。
蠅集樹榛曾掣肘,魚傳尺素喜回心。
無邊紅芰邀同醉,不盡青山得共尋。
白首居諸良會少,對床免被別愁侵。
蕊榜連年詔墨黃,聯翩恩綬月中香。
家聲舊踵三槐位,儒學今標四桂坊。
酬唱共傳花蕚集,笑談應聚德星堂。
門同列戟知非晚,更遣鄉評服義方。
文義游從四十春,艱難契闊見情親。
少年漣上初傾蓋,末路云陽擬卜鄰。
萬室謳吟依愷悌,一生志氣負經綸。
渭陽豈特兒曹慟,老送佳城淚滿巾。
咨爾學者,學古之道。
惟古善教,有倫有要。
其學維何,致知格物。
對身而誠,物我為一。
匪曰我私,推之斯行。
親親長長,而天下平。
儒學推稱第一流,乞言堪入告嘉猷。
長閑氣味安三徑,難老光陰傲十洲。
談理清風生玉麈,覆名殊寵謝金甌。
方瞳大隱年兄弟,營道應居最上樓。
門無雜客往仍還,趺坐澄心定水寒。
清凈苦嫌千日酒,蕭閑惟事一銖檀。
眼中金屑全無用,髻里明珠得自看。
作止更能除任滅,已無禪病自輕安。
掉繚穿橋一線過,濟南金色漫浮波。
共疑園客春投繭,直恐針神夜過河。
貫脫已遺交甫珮,縷飛如擲幼輿梭。
晚風披拂俄中斷,拆韈雖長苦不多。
馬蹄長厭軟紅塵,欲去虛名意亦欣。
壯士寧為東閣客,故人休誦北山文。
到家留語應如鶴,出岫無心恐似云。
我亦有田江海曲,年來舍已為誰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