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 其三
燕趙多佳人,珠華衒天街。
鄭魯有游女,折楊弄青梅。
春風趁姿媚,諧笑爭徘徊。
幽閨有貧丑,修潔不自媒。
縫布以為裙,斷荊以為釵。
??沙事機杼,蓬沓蒙煙埃。
誰將好德心,為爾停漸臺。
燕趙多佳人,珠華衒天街。
鄭魯有游女,折楊弄青梅。
春風趁姿媚,諧笑爭徘徊。
幽閨有貧丑,修潔不自媒。
縫布以為裙,斷荊以為釵。
??沙事機杼,蓬沓蒙煙埃。
誰將好德心,為爾停漸臺。
燕趙之地有很多佳人,她們佩戴著珠玉在天街炫耀。鄭魯之地有出游的女子,折著楊柳、玩弄著青梅。春風中她們姿態嫵媚,嬉笑玩耍,來回走動。深閨中有貧窮貌丑的女子,品行高潔卻不自我推薦。用布縫成裙子,折荊條做成發釵。在沙地旁操作著織布機,發髻蓬亂沾滿了煙塵。誰能用崇尚美德的心,為她在漸臺停留呢?
珠華:珍珠美玉。衒(xuàn):炫耀。天街:京城的街道。
游女:出游的女子。折楊弄青梅:折楊柳、玩青梅,是游樂的舉動。
諧笑:嬉笑。
幽閨:深閨。修潔:品行高潔。自媒:自我推薦。
斷荊:折荊條。
??(yǎn)沙:在沙地旁。機杼(zhù):織布機。
蓬沓(tà):發髻蓬亂。
漸臺:臺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注重外在、以貌取人的風氣。詩人或許是看到社會上有許多品德高尚卻不被賞識的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這種現象的不滿和對被埋沒者的同情。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社會重外在輕品德的現象,同情不被賞識的賢德之人。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通過不同女子形象的刻畫揭示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情況和文人的思考。
徵君不出意何如,
雪滿孤山一草廬。
詩在水邊籬落處,
豈堪西上茂陵書。
津頭賣瓜未過,村中釀黍才沽。
薄暮安山道上,蕭蕭白葦黃榆。
荒渚菰蒲帶雨,隔河籬落飛煙。
淮南渺渺何處,悵望秋鴻去邊。
臂膝真成具老形,
每逢趨走嘆伶仃。
故園松菊幸亡恙,
何日扶藜得屢經。
一角殘陽畫斷虹,
年光隨分了春風。
桃花脫盡清明雨,
綠入平蕪一望中。
生小橫塘住,煙波一棹輕。年年采蓮慣,蓮種盡知名。
鏡影凈湖光,人面花枝映。紅衣薄似儂,不耐秋風冷。
朝來采蓮處,露葉未曾乾。欲取珠相贈,終憐無定圓。
折蓮絲繞手,根蒂還牽藕。回棹漫相驚,鴛鴦此中守。
渭城朝雨。怕聲繁拍促,凄如結楚。誰砌滿、黃葉中原,恰暗捲歸人,渡滹沱去。
萬里槎程,曾透過、龍荒小部。憶下句驅國,慕華樓下,醉呼鷹處。
采風一編竣否。記斜行小字,驚鴻跳虎。中間一幅苔箋,是貴主婷婷,摩訶避暑。
不信蠻姬,也解唱、謝庭花絮。儻書成、釐正闕文,休刪夏五。
羽檄交馳急,橫戈賦遠征。五更邊地角,雙淚漢臣纓。
夜月關山影,秋風隴水聲。何時安絕漠,歸去報承明。
窮冬生朔雪,寒色滿交河。絕塞人煙少,荒城戍角多。
關山同漢月,部落半羌歌。欲破匈奴膽,君王莫許和。
到處悲新事,
連宵夢故林。
鬢毛誰愿白,
無柰客中心。
威行藩將來朝覲,膽落金吾畏擊彈。
牛刃恢恢方用世,青山雖好去應難。
嘗聞陶隱居,經行到茲地。
君王屢飛詔,高尚心愈厲。
一幅畫雙牛,誰人知此意。
古渡扁舟,橫系在、柳蔭深處。視西風、泖湖秋早,掛帆歸去。
一片斜陽縈岸曲,半灣流水沿門住。把魚竿,獨坐自忘機,盟鷗鷺。
頻領略,煙霞趣。寒復暖,朝還暮。趁箕踞長嘯,逍遙寰宇。
茅屋春深鶴夢老,金爐香裊琴心古。勸垂綸,莫漫向衡門,棲遲誤。
逶迤洲渚薜蘿幽,苑靜偏宜秉獨游。
萬樹林梢看月上,三峰巖畔聽泉流。
濺衣珠灑晴疑雨,戛玉湍鳴夏似秋。
風激潺湲聲不斷,夜深戀賞未回舟。
書生新謁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
自詫榜居蘇軾列,豈期薦出少師門!
老才入彀驚知遇,慶值懸弧睹圣恩。
閉閣悄然無賀客,數株桃李照庭軒。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屙屎送尿,多少省力。
忠孝全家法,清修極道腴。雍容調庶政,談笑靖邊隅。許國心猶壯,安時貌不枯。脩齡才七十,誰為隔黃壚。
甲第依香火,棲心不離禪。頤神雖綠野,紀績自凌煙。榮觀丹丘外,真游弱水邊。佳城近劉阮,覺路有飛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