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君佐韻寄董靜傳高士
雪暗江湖入暮年,何人葦外小延緣。
水痕不動玉平岸,春意欲回花滿天。
懶出恐消桐屐蠟,醉吟忘上苧袍船。
行當歸學林和靖,結屋梅根伴鶴眠。
雪暗江湖入暮年,何人葦外小延緣。
水痕不動玉平岸,春意欲回花滿天。
懶出恐消桐屐蠟,醉吟忘上苧袍船。
行當歸學林和靖,結屋梅根伴鶴眠。
暮年時江湖被大雪籠罩,一片昏暗,不知是誰在蘆葦外緩緩徘徊。水面平靜,水痕不動,如玉般平貼岸邊,春意即將回轉,繁花將開滿天際。我懶得外出,怕消耗了桐木屐上的蠟,醉中吟詩,忘了登上苧袍小船。我打算回去效仿林和靖,在梅樹根部建屋,伴著仙鶴入眠。
延緣:意為徘徊、漫步。
桐屐蠟:給桐木做的木屐上的蠟。
苧袍船:穿著苧麻袍乘坐的船。
林和靖:北宋詩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種梅養鶴,終身不仕不娶,人稱“梅妻鶴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處于暮年,面對江湖雪景,感慨自身境遇,從而向往像林和靖那樣的隱居生活,在創作此詩時心境應是孤寂且渴望寧靜的。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描繪暮年雪景,抒發內心情感。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傳統隱逸文化的追求。
禦戎如禦寇,愛民如愛子。豈不有公卿,脆弱非所倚。吾君儻擇賢,何病不可理。
鏡湖敕賜老江東,未似西歸玉局翁。羈枕未容春夢斷,清都宛在默存中。每逢佳境攜兒去,試問行年與我同。自笑馀生消底物,半篙清漲百灘空。
素發青眸七十馀,未嘗游學只安居。旁無幾杖身輕健,應為心閑得自如。
憔悴塵埃,鎮相向、無言深惜。還省記、蘆簾書硯,繡屏刀尺。我似風流張緒柳,君如濕潤相如璧。便商量、瑣屑到雞豚,皆歡適。年過往,如飛翼。人未老,情非昔。況驚烏南朔,亂蛙晨夕。但保東門綦縞愿,豈甘午夜牛衣泣。奈鯨鯢、驅海浸天來,今何日。
候禽幽囀似爭春,我亦貪搔不屋巾。巀嶭煙姿在眉睫,個中還有傲秦人。
為樓依北固,舍宅望西江。竹遠通金磬,杉高并石幢。龍歸云壓棟,蜃起月沈窗。孰是髯居士,前身合姓龐。
中是儒宗,中為道本,中是禪機。這三教家風,中為捷徑,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其中趣,向詞中剖得,慎勿狐疑。個中造化還知。卻不在、當中及四維。這日用平常,由中運用,興居服食,中里施為。透得此中,分明中體,中字元來物莫違。全中了,把中業劈破,方是男兒。
獨抱幽真歲月長,不甘取次為人芳。紫樞黃闥垂青眼,宿蕊橫枝特地香。
簪紱若云屯,晨趨閶闔門。侁侁羅禹會,濟濟奉堯樽。周禮觀明備,天儀仰睟溫。高卑陳表著,同拱帝王尊。
毿毿垂柳擅豐姿,欲染征袍惜素絲。水淺蓬萊從載酒,繁花飛絮滿高枝。
材薄知無補,微官負讀書。梵宮金布地,歌館玉為裾。鉦鼓三城戍,桑麻萬井虛。永懷愁絕處,孤燭夜分馀。
扁舟蕩雙楫,溪澗穿窈窕。雨行良不惡,況得所歷妙。依依墟里煙,落落展遐眺。冥濛云樹昏,荏苒風竹掉。高桑布谷鳴,遠渚鸛鶴叫。時惟農事急,蓑笠逮翁媼。小橋曲通村,竹所期遙造。不似山陰翁,匆匆遽回棹。
神斧誰初鑿澗磻,拓開地險出天慳。湫潭隱奧龍非畜,木石陰森鬼所寰。劫火塵空遺井臼,枯禪骨冷墮榛菅。如何大法臨標季,不放摩尼照此山。
幾樹芙蓉近水低,碧沙涼露泣莎雞。月邊已有南來雁,飛過荻江官渡西。
我本耕田夫,老矣紆郡章。頭童齒欲豁,顧視俱茫茫。胸中了無有,寧敢高頡頏。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秋田失一飽,我食不下吭。寧知事大繆,以肉齒步光。每遭官長罵,剛腸怒生芒。歸來幾何時,有過墻下桑。西風一葉脫,野草忽已黃。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