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同陳奎甫放舟
尋荷訪桂遠相過,載雨仙舟泛綠波。
老眼已經秋若此,賞心莫問夜如何。
金樽檀板逢歡伯,玉宇瓊樓鎖素娥。
爭得西風卷云幕,與君弄月扣舷歌。
尋荷訪桂遠相過,載雨仙舟泛綠波。
老眼已經秋若此,賞心莫問夜如何。
金樽檀板逢歡伯,玉宇瓊樓鎖素娥。
爭得西風卷云幕,與君弄月扣舷歌。
我們去尋找荷花、探訪桂樹,彼此遠道來相聚,載著雨的小船在碧波上飄蕩。我這老眼已歷經了這般秋景,就盡情享受,別問這夜如何度過。手持金樽,伴著檀板,與美酒相逢盡歡,那玉宇瓊樓仿佛鎖住了嫦娥。怎樣才能讓西風吹卷云幕,我和你一起在月下扣著船舷高歌。
過:拜訪。
仙舟:對舟船的美稱。
歡伯:酒的別稱。
素娥:嫦娥,這里代指月亮。
爭得:怎得,怎么能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在中秋夜,詩人與友人陳奎甫一起泛舟游玩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在佳節與友人相聚,心情愉悅,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中秋與友人相聚的歡樂和對美好月色的期盼。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景色與宴飲之樂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古人中秋的生活情趣和文人雅興。
彊言共寢食,十日九不俱。桐花夜夜落,梧子暗中疏。
高山流水幾知音,靜聽君彈感慨深。縱使鐘期如可鑄,更從何地得黃金?
蒲公英,何飛飛,南復北,去復回。天長地闊望不見,隨風蕩簸天地陲。今年落此浦頭結根種,明年夫何棄此而他為。彷徨尋覓,如魂魄失,雖有恒懷,錯莫其跡,嗟嗟乎安識汝之指歸。蒲公英,飛何苦,今生循此不歸路,他生尚汲汲而來尋其故。
泠泠石上泉,衎衎松下琴。泉流合琴奏,為君寫清心。天風巖際來,舞亂長松陰。舍琴面流泉,風水有馀音。悠然遂忘去,華月上青林。
豪情欲唱大江東,兩岸煙墟在望中。入夜機輪聲似雨,送將殘夢過南通。
白葦黃蘆尚帶秋,長風遠水幾時休。愁人對著君休問,不是愁人也作愁。
奉帚陵園洗白莼,若為露下倍傷神。秦宮耐可花前死,忍向秋風哭圣人。香煙遙接白云平,原上金燈夜夜明。山鬼蘿衣挽秋駕,青冥有路不教行。黃花鎮外擁胡兵,萬馬驅來山幾層。難去宮中報天子,朝朝只是拜長陵。
老龍不識天有數,剛要為霖觸天怒。天呼六丁驅下來,不容駐腳天街路。雷神伐鼓云揚旗,火鞭亂打列缺馳。海波起立一千丈,陽侯叫噪馮夷嘻。泥鰍土蟮妖鬼技,側睨坳洼務得志。那知龍抱九土憂,弭角摧鱗潛出涕。哀哉九土毛骨焦,蝦蟆蜥蜴擔工勞。爾龍穩穩臥海窟,再莫多事生驚濤。海中雖無五花樹,海中綽有寬閑地。朝吐扶桑白日光,暮吞細柳赪霞氣。我聞北周是太荒,一團陰氣余無陽。何不銜取玉燭上天去,曬破鰲足八極俱輝光。
夾城遺芳栽,搖落及千年。芙蓉發靚妝,絕艷秋江邊。臨風拂羅幃,紅裳擁三千。素抱拒霜質,亭亭赤城仙。曾攜一枝去,生綃記馀妍。秋高銀河瀉,碧宇凈如洗。飛仙自天來,幻作白茶蕊。清香不自媚,迥出山谷底。盈盈雙玉環,婉立庭戶里。風霜非故林,雨露結新意。雨馀鳴蜩歇,眾綠郁陰翳。綃囊蹙紅巾,光焰當林麗。映日萼先皺,臨風葉如綴。秋深薦紅實,顆裂排皓齒。祇應乘槎客,天上得先味。
宗唐遺址在,汾晉暮云開。孤舉歇山頂,高擎說法臺。觀音千手眼,菩薩兩崔嵬。五十三參后,鐵獅聽吼雷。
東風吹月下長汀,窗外雞號天猝明。時有諸生來問字,隔江猶聽講書聲。檐外群山碧四圍,風帆過盡小平堤。先生獨坐紗帷里,掛起南窗月滿溪。
直上丹山擷鳳紋,倒翻滄海取龍筋。攜來世上無人識,散作青天五色云。
旌旗才指桂林途,五發偏師五獻俘。從此皇威清嶺海,不勞民吏望來蘇。
自持衡鏡采幽沈,此事常聞曠古今。危葉只將終委地,焦桐誰料卻為琴。蒿萊詎報生成德,犬馬空懷感戀心。明日還家盈眼血,定應回首即沾襟。
蕉葉碧逾凈,榴花紅更明。知秋惟蟋蟀,唧唧草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