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琢硯
我聞銅雀瓦,只覆嬌屋姝。
又聞端溪石,只近貪泉夫。
胡為得貴重,置我幾案隅。
尚恐習氣膩,解使簡冊污。
我有一寸鐵,秉心與之俱。
永矢磨不磷,千載明區區。
彼哉瓦與石,飄擲付太虛。
我聞銅雀瓦,只覆嬌屋姝。
又聞端溪石,只近貪泉夫。
胡為得貴重,置我幾案隅。
尚恐習氣膩,解使簡冊污。
我有一寸鐵,秉心與之俱。
永矢磨不磷,千載明區區。
彼哉瓦與石,飄擲付太虛。
我聽說銅雀臺的瓦,只用來覆蓋嬌美女子的屋子。又聽說端溪的石頭,只親近那些靠近貪泉的人。為何它們能得到貴重的待遇,被放置在我的桌案一角。還擔心它們沾染的習氣油膩,會弄臟我的書籍。我有一寸鐵,秉持著與它一樣的心意。永遠發誓不被磨掉棱角,千年后也能表明我的赤誠之心。那些瓦和石頭啊,就把它們拋擲到虛空中去吧。
銅雀瓦:銅雀臺的瓦,常被制成硯臺。
嬌屋姝:嬌美的女子。
端溪石:端溪所產的石頭,是制作端硯的材料。
貪泉:傳說喝了貪泉的水會使人變得貪婪。
幾案隅:桌案的一角。
簡冊:書籍。
磨不磷:出自《論語·陽貨》“磨而不磷”,意思是堅硬的東西磨也磨不薄,比喻意志堅定,不隨環境而改變。
區區:指誠摯的心意。
太虛:天空,這里指虛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可能存在世俗風氣不良、人們看重物質的社會環境中。詩人目睹這些現象,從而創作此詩以表明自己堅守高尚品格、不被世俗沾染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堅守自我、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的對比和象征手法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學表達。
擲下離觴指亂山,趨程不待鳳笙殘。
花邊馬嚼金銜去,
殷勤莫厭貂裘重,恐犯三邊五月寒。
低著煙花漠漠輕,正堪吟坐掩柴扃。
亂沾細網垂窮巷,
霽來還有風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
春日皇家瑞景遲,東風無力雨微微。
六宮羅綺同時泊,
輸他得路蓬洲客,紅綠山頭爛醉歸。
帝念瓊枝欲并芳,星分婺女寄仙郎。
鸞從闕下雖辭侶,
即看龍虎西歸去,便佐羲軒活萬方。
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回廊斗火層。
珠玉亂拋高殿佛,無限喧闐留不得,月華西下露華凝。
懶修珠翠上高臺,
眉月連娟恨不開。
縱使東巡也無益,
君王自領美人來。
何處狂歌破積愁,攜觴共下木蘭舟。
綠泉濺石銀屏濕,
一年一電逡巡事,不合花前不醉游。
野亭歌罷指西秦,避俗爭名興各新。
碧帶黃麻呈縹緲,可惜人間好聲勢,片帆羸馬不相親。
流落常嗟勝會稀,故人相遇菊花時。
鳳笙龍笛數巡酒,
長楊羽獵須留本,開濟重為闕下期。
深鎖雷門宴上才,
旋看歌舞旋傳杯。
黃金???當筵睡,
小儒末座頻傾耳,
只怕城頭畫角催。
殘霞卷盡出東溟,萬古難消一片冰。
公子踏開香徑蘚,
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
鷗鷺不嫌斜兩岸,
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百越風煙接巨鼇,還鄉心壯不知勞。
雷霆入地建溪險,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跡暗心多感,神疲夢不游。
驚舟同厭夜,獨樹對悲秋。
晚角和人戰,殘星入漢流。
門前早行子,敲鐙唱離憂。
玉皇恩詔別星班,去壓徐方分野間。
有鳥盡巢垂汴柳,想憶朝天獨吟坐,旋飛新作過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