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公夜宴月下待瀛國公歸寓府
春事闌珊夢里休,他鄉相見淚空流。
柳搖楚館牽新恨,花落吳宮憶舊游。
渴想和羹梅已熟,饑思進飯麥初收。
瀛洲歸去瑯玕長,月朗風熏十二樓。
春事闌珊夢里休,他鄉相見淚空流。
柳搖楚館牽新恨,花落吳宮憶舊游。
渴想和羹梅已熟,饑思進飯麥初收。
瀛洲歸去瑯玕長,月朗風熏十二樓。
春天的景象在夢里消逝,一切都已闌珊。在他鄉與故人相見,只能徒然流淚。柳絲在楚館旁搖曳,勾起新的愁恨;花朵在吳宮前飄落,讓人回憶起舊日的游蹤。渴望著能有像和羹之梅那樣的賢才,如今梅子已熟;饑餓時盼著有新麥做飯,此時麥子剛剛收割。瀛國公回到寓所,如同瀛洲的瑯玕茁壯成長,在明月朗照、和風輕拂的環境中,那十二樓顯得格外美好。
春事闌珊:春天的景象衰敗、將盡。
楚館、吳宮:泛指江南的宮館。
和羹梅:典出《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比喻賢臣。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里代指瀛國公的寓所。
瑯玕:美石,比喻美好、珍貴之物。
十二樓: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指瀛國公的住處。
此詩創作于南宋滅亡之后。平原郡公與瀛國公在他鄉相遇設宴。當時南宋已亡,社會動蕩,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國家的興衰、人生的起伏有諸多感慨,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文人的心境和情感。
疏星映戶月流天,群動收聲四寂然。嗟爾寒蛬怨何事,悲吟徹曙亦無眠。
日吉辰良,禮備樂作。精誠內孚,俎豆交錯。升歌清越,侑此三爵。黎民不寒,幽顯同樂。
楚鄉春冷早梅天,柳色波光已斗妍。淮上雁行皆北向,可無消息到儂邊。
閒官稀候吏,玉署例槐衙。樹隙鳥窺牖,水邊魚唼花。斷虹低返照,殘雨亂明霞。自是神仙境,幽幽遠世嘩。
山園脈脈發霜枝,隴首無人夕照移。一段荒寒誰解賞,松梢遮莫揭春旗。
軒后不張樂,白月照野水。泠泠水影中,瑤瑟泣湘鬼。
庭外梧桐葉葉風,樓頭過雁砌邊蛩。隔窗砧杵敲殘月,喚起鄉愁歸興濃。
握手孤云爾共論,不堪岐路倒芳尊。經年暮雪棲燕市,一片春霞阻石門。江上鴻書誰賦別,天涯龍劍早酬恩。蘆花夜夜扁舟色,愁絕青山繞夢魂。
夫人在兮若冰雪,夫人去兮仙蹤滅。可惜如今學道人,羅裙帶上同心結。
黃雞白酒田間樂,藜杖葛巾林下風。更若食芹仍暴背,野懷并在一軒中。
疏葦長堤接短籬,日來湖上欠支離。鷗邊人立城陰晚,柳外花明水凈時。世事紛紛驚倦眼,客懷草草說新詩。荒祠為喜文翁笑,醉酹乾姜一片碑。
中州臘盡春猶淺,只有梅花最可憐。坐遣牡丹成俗物,豐肌弱骨不成妍。
一年寒盡也。問秦沙、梅放未也。幽尋者誰也。有何郎佳約,歲云除也。南枝暖也。正同云、商量雪也。喜東皇,一轉洪鈞,依舊春風中也。香也。騷情釀就,書味熏成,這些情也。玉堂深也。莫道年華歸也。是循環、三百六旬六日,生意無窮已也。但丁寧,留取微酸,調商鼎也。
滿酌開懷酒。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造化小兒真廝戲,到了翻前覆后。謾只向、塵中奔走。多滿時賢口。
盛服承祀,出自公桑。衣不羽皮,利及萬方。百味旨酒,有飶其香。神其歆止,洋洋在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