桕坑
西去疑無路,誰知是剡津。
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
寺隠山前古,村經水后貧。
時時百里外,來此祭田神。
西去疑無路,誰知是剡津。
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
寺隠山前古,村經水后貧。
時時百里外,來此祭田神。
向西前行懷疑沒有路了,誰知道這里竟是剡溪的渡口。一路上有很多收購烏桕籽的客商,居住在這里的有挖掘茯苓的人。古寺隱藏在山前,村莊經過水災之后變得貧困。時常有人從百里之外趕來這里祭祀田神。
桕:烏桕樹,種子外面包著一層白色蠟質,可榨油。
剡津:剡溪的渡口。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
苓:茯苓,一種菌類植物,可入藥。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過程中,來到桕坑這個地方,被當地的鄉村風光和人文習俗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桕坑鄉村的景象和生活,展現出鄉村的特色和人們的活動。其以質樸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讓讀者感受到鄉村的寧靜與貧困,在描繪鄉村題材的詩作中有一定特色。
三年壯士起淮濆,賈勇從公定七閩。在昔猩鼯中夜嘯,而今桃李萬山春。臨危性命輕如葉,破敵機鋒妙若神。自此南人不知反,使君還亦是天人。
自入長安帝子家,一年一見紫薇花。花開花落年年事,不管愁人鬢又華。
爛漫韶華斗艷妝。千紅都只為、美人芳。白花冷淡對驕陽。空林獨,原不趁年光。誰倚薜蘿墻。傷心無好句,薦瑤觴。強持枝葉抵悲涼。歸縱晚,無令見飛霜。
勞勞南北路,蓬轉恨車輪。白首空為客,黃金不識人。菱花能向暖,菊藥亦開春。小別還惆悵,梱知日以新。
帝眷甘泉舊,綸恩換虎符。神應馳北闕,眼已見西湖。霖雨思賢甚,仙槎到漢無。書梁形夢寐,大廈待公扶。
澗谷流秋水,樓臺入暮寒。連城遭雨積,一日得泥乾。利劍青鯊室,名駒白鐵鞍。回頭棲隱地,風樹響珊珊。
山人愛泉泉出山,泠泠聲在白云間。有情無情不須問,泉與山人心共閒。
乍起日猶長,重來暑漸藏。雞鳴隔林屋,人語出藩墻。楊柳晚風靜,芙蓉秋水香。王孫多樂事,扶醉擁笙簧。
玉露漙清夜,芳叢發舊溪。無人知采摘,山鳥為先啼。
五百移棲絕洞深,空留轍跡杳難尋。綠絲絳帶何人施,長到春來掛滿林。
風送棠梨五輛輕,鶯花如笑度江城。投來片刺休容易,處土當年字正平。
綠苔枝上玉疏疏,折贈詩人意不孤。惱殺渠儂歸未得,梅坡千樹有如無。玉鑒堂前跡已疏,殘香應伴鶴聲孤。郎潛桂隱身藏卻,新為梅花著句無。
衲僧隨地足生涯,粥后蒿湯飯后茶。臨老有緣依錦石,連宵無夢到丹霞。獼猴掛處曾棲鶴,鶗鴂聲中見落花。最是不堪更回首,冷風寒日竹交加。
細雨作梅黃,微薰帶遠芳。方舟閑菡萏,圓沼拍鴛鴦。帳淺鶯歌短,屏深燕語長。臥淹西日永,起換博爐香。
昔聞草木焦,今窺沙石爛。曀曀風逾靜,曈曈日漸旰。習靜閟衣巾,讀書煩幾案。臥思清露浥,坐待高星燦。蝙蝠戶中飛,蠛蠓窗間亂。實無河朔飲,空有臨淄污。遺金不自拾,惡木寧無干。愿以三伏晨,催促九秋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