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壽陳子徽太博十首以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為韻 其三
窮居無公憂,私此長夏日。
蚊蠅如俗子,正爾相妬嫉。
麾驅非吾任,遁避亦無術。
惟當俟其定,靜坐萬慮一。
窮居無公憂,私此長夏日。
蚊蠅如俗子,正爾相妬嫉。
麾驅非吾任,遁避亦無術。
惟當俟其定,靜坐萬慮一。
居住在窮困之地沒有公務的煩憂,我獨自享受這漫長的夏日。蚊蠅就像世俗之人,正那樣嫉妒我。驅趕它們不是我能做到的事,躲避它們我也沒有辦法。只能等到它們安靜下來,靜靜地坐著讓萬種思緒歸一。
窮居:居住在窮困之地。
公憂:公務的煩憂。
私:獨自享受。
正爾:正如此。
妬嫉:嫉妒。
麾驅:驅趕。
遁避:躲避。
俟:等待。
該詩具體創(chuàng)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窮居無公憂”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隱居或無官職在身的狀態(tài),在夏日的居所中,因蚊蠅的干擾而引發(fā)感慨,創(chuàng)作此詩以表達內心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紛擾環(huán)境中追求內心寧靜。其突出特點是用生動比喻將蚊蠅與俗子聯系,質樸語言展現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在平凡生活中的感悟。
彭城天險亦岷峨,南北舟航倍幾多。激浪奔流無日夜,長年三老費撝訶。試看急纜牽危舸,何似方塘湛綠波。欲趁此行銘劍閣,蒼崖先遣百人磨。
第一鵝黃映曉煙。梢長裊娜弄暄妍。待得濃陰滿夏日,不如春月取人憐。夾道青青到鳳城。一般飛絮兩般情。離筵見處泣相送,歸鞍撲著喜相迎。玉泉山下綠絲垂。曾見先皇駐蹕時。翠輦金輿何處去,煙條露葉不勝悲。金鞍曉拂枝頭露,珠帽晴沾苑內塵。古來每見人悲樹,如今卻見樹悲人。齊化門東醉別時。主人折贈最高枝。船開酒醒潞河遠,回頭煙樹漫參差。北客還鄉(xiāng)二十年。來時楊柳故堪憐。而今張緒生華發(fā),手弄柔條一惘然。
前夜霏霏雪,茫茫白接空。逢人只說太匆匆,尚有馀懷未及問秋蟲。才始欣春到,蓮苞又蹙峰。無心再到小桃東,一抹斜陽無奈掛孤松。
山城列障駐余霞,水與長空遠映沙。芍藥省中人望幸,荔枝林外客思家。遙遙徐韨三神棹,渺渺張騫八月槎。蚤歲學游今白發(fā),不應猶戀棗如瓜。
令子居郎署,慈親白發(fā)垂。每聞期就養(yǎng),誰料遽成悲。太史書阡表,名卿集挽辭。獨憐斜日里,無復倚門時。
歌拍詩筒耐可聞,狹邪道上醉紅裙。行云浪說當年夢,好贈空山一片云。
曲徑危橋小結村,梅花成列竹生孫。只嫌地僻無書借,還恨詩成少客論。安得湖山對備席,不妨風雨夜開尊。今年港水如何闊,但駕扁舟直到門。
客子正歌山鬼句,篙師欲進頂湖船。遙看落日蒼梧外,獨立橫槎古寨邊。
徒往徒來生已誤。誰惜流光?得酒休推拒。不向今朝醺此旅,明朝畢竟醺他處。道上棲棲連似縷,豈便無人,結個同行侶?與汝同行行復住,終焉掉首分途去。
稍似武陵溪,人家綠樹迷。桔槔茅屋上,荷蓧薊門西。清吹生衣袂,繁陰散馬蹄。紅塵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冰和菜把菜和冰,心喜冬菹齒卻憎。且忍牙車寒一點,教他胸次雪千層。
十里壺山春事幽,清狂裘馬記曾游。木蘭陂上船如屋,黃石橋前酒滿樓。客路遠隨南雁至,歲華真似水東流。日長候館題詩罷,靜對梅花進茗甌。
錢唐潮來兩岸平,錢唐潮歸江月明。錢唐女子新樓閣,夜半吹簫鸞鳳鳴。
只應喚作小西湖。仙人有宮號儲福,藏在千山萬山曲。翠微高下壓檐楹,重疊堆峰三十六。西邊更擁上皇山,大面六頂不可攀。
泗亭秋色已荒涼,更擬淮陰一瓣香。飛鳥未隨弓力盡,黃流差比劵言長。榮華自古能誰在,山水無情默自傷。一語到君尤足恨,湖頭空負碧霞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