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
巫山高,巫女妖,雨為暮兮云為朝,楚王憔悴魂欲銷。
秋猿嗥嗥日將夕,紅霞紫煙凝老壁。
千巖萬壑花皆坼,云深廟遠不可覓,十二峰頭插天碧。
巫山高,巫女妖,雨為暮兮云為朝,楚王憔悴魂欲銷。
秋猿嗥嗥日將夕,紅霞紫煙凝老壁。
千巖萬壑花皆坼,云深廟遠不可覓,十二峰頭插天碧。
巫山高聳,巫女妖嬈,暮雨朝云,楚王因思念而憔悴,神魂幾乎消散。秋日猿猴嗥叫,夕陽將落,紅霞紫煙凝聚在古老的石壁上。千山萬壑的花朵都已綻放,云霧幽深,神廟遙遠難以尋覓,十二座山峰直插藍天。
妖:妖嬈。
暮、朝:指暮雨朝云的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與巫山神女相會,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嗥嗥:猿猴叫聲。
坼:裂開,這里指花朵開放。
此詩基于巫山神女的傳說創作,傳說源于戰國時期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詩人借此傳說,結合巫山景色,融入自己的情感,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因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但大致圍繞傳說展開情感抒發。
這首詩主旨圍繞巫山神女傳說,借楚王的故事抒發情感。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與情感表達融合,奇幻的傳說與壯美的景色相映襯。在文學史上,豐富了巫山神女題材的創作。
一生狂殺老猶狂,只炷先生一瓣香。不為渠儂在廊廟,無端將相更文章。江南海北三千里,玉唾銀鉤十萬行。早整乾坤早巖壑,石湖風月剩分張。
日落潭水綠,松間聞子規。征途一萬里,江月每相隨。王事有程度,人心多險巇。周詢庶有濟,驅涉不知疲。
淺淺輕車穩便休,何須高蓋與華辀。短轅不作王丞相,下澤聊為馬少游。
深宵雨墜,侵到苔痕青不寐。淚眼潸然,夢里清音二十年。人間別久,如海相思歸去否?故曲終時,祈汝安眠悲莫悲。
片輕帆、水遠山長。鴻雁將來,菊蕊初黃。碧海鯨鯢,蘭苕翡翠,風露鴛鴦。問音信、何人諦當。想情懷、舊日風光。楊柳池塘。隨處彫零,無限思量。
圓通山上海棠嬌,重讀花潮舊夢遙。始信昆明好天氣,英魂毅魄已難招。
溝水泠泠草樹香,獨穿支徑入垂楊。薺花滿地無人見,唯有山蜂度短墻。野店蕭蕭掩竹門,岸沙猶記履綦痕。東風枉是吹花急,綠盡平蕪卻斷魂。
五月行秋令,新寒奪盛溫。萋萋云色暝,颯颯雨聲奔。啟戶涼風進,臨溝驟浪喧。連山浮海氣,大陸走河源。巳阻金門謁,疑將華屋翻。夜更燈燭坐,晝輟簿書煩。豁霽思長劍,歸棲憶故園。解誦愁霖作,泥中非遁言。
嗣圣登皇極,真儒秉大鈞。三宮方愷樂,萬宇浸熙淳。碧落龍髯去,青山馬鬣新。衣冠同墮淚,桃李失陽春。
東風吹水浴平沙,鸂鶒鸕鶿滿釣槎。去日翟公猶有客,到來潘岳已無花。溪鱗呷雨層層浪,水碓舂云處處家。白石青松如畫里,臨流乞得惠泉茶。
系馬荒林下,蕭條對古墳。傷心逢斷碣,揮淚讀遺文。宿草今誰泣,清?不可聞。空馀三尺劍,落日掛楸枌。
五德同行,五事分情。山谷為亢,金躍始曠。居學為修,木榮眾求。尊彊為治,如火灼視。江海無為,似水推移。導引作壽,土則坤久。四時相守,民莫不有。民各知子,鮮克知母。水火木金,反為土沉。義仁智禮,是古非今。此惟圣德,澹然無極。眾美從之,以歸至域。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名同帝,與一同流。純素之一,惟神在室。干越不用,其寶倍密。不虧其純,其純乃真。不雜其素,其素乃具。乃真乃具,五星天聚。
甚處追前味,醒時已惘然。愁絲織夢窄難穿。記得二年蕉鹿,彈指解情禪。眉目依稀在,心花次第寒。鏡中身世蛻中蟬。減了蘋波,減了木蘭船。減了木蘭船上,是我舊容顏。
消渴頻年寄茂園,何人詞賦競中原。花生曼倩三千牘,草就蒙莊十萬言。梁父云霞期望日,昆崙星斗待窮源。蟭螟一室猶堪共,莫使清風隔晤言。
吾兄繼世祿,襲封食東平。幼子死王事,長安閨門英。孀居二十年,禮佛讀傳燈。一旦遇宗匠,了真訓其名。前歲陽翟破,道服潛偷生。寧死不受辱,托疾燕山京。湛然憐孤族,贖汝為編氓。死生本如夢,寵辱真若驚。莫忘離亂苦,長思厭世情。三學有龍溪,叩參宜盡誠。喝碎須彌山,打破乾闥城。兩頭俱放下,枯木一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