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西莊
不踏紅塵道,結廬依水鄉。
遠峰開宿雨,高樹表初陽。
犢臥野門寂,雁飛秋稻香。
午橋花竹地,回首已凄涼。
不踏紅塵道,結廬依水鄉。
遠峰開宿雨,高樹表初陽。
犢臥野門寂,雁飛秋稻香。
午橋花竹地,回首已凄涼。
不涉足那塵世的道路,在水鄉邊建造房屋居住。遠處的山峰在夜雨停歇后展露出來,高大的樹木在朝陽下顯得格外醒目。小牛臥在野外,村門一片寂靜,大雁飛過,秋天的稻田飄著香氣。曾經如午橋那樣花竹繁茂的勝地,如今回首望去已一片凄涼。
紅塵道:指塵世的道路。
結廬:建造房屋。
宿雨:昨夜的雨。
表:顯露。
午橋:唐代宰相裴度在洛陽午橋建造別墅,種植花木,常與友人在此宴游。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對塵世喧囂感到厭倦的心境,向往寧靜的鄉村生活。詩中對往昔勝地的感慨,或許暗示當時社會有一定的變遷,美好事物不再。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寧靜生活并抒發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動靜結合,意境營造出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鄉村生活的審美和情感表達。
風急能飛石,天低不礙山。
眼寬星宿海,心遠玉門關。
春色旌旗動,斜陽壁壘殷。
三軍將罷戍,會唱大刀環。
愁渺渺。禁得者番秋老。云外南鴻音均好。羨它歸甚早。
錦帳帶香風裊。鳳燭影分寒悄。幾點漏催天未曉。一庭星月皎。
風流二客幸同時,幾杖煙霞晚更移。
匡阜白蓮能共社,會稽林竹舊相期。
丹丘不隔珊瑚井,明月猶通玉液池。
扶醉清秋凝望處,西來山色碧參差。
犀果欣延客,風塵慰索居。老親期有后,游子敢無書。賦命由天地,他年定智愚。誰能識英物,啼看問何如。
定省心千里,棲遲夢一丘。冰霜仍作客,江海更停舟。去去憐渠小,呱呱解舊愁。軒車那可問,為爾重淹留。
夕晴殊可喜,小作川原游。
水岸菰蔣合,野田鴻雁留。
云煙易得晚,城市那知秋。
落葉塞破屋,逃亡令我愁。
鶯愁燕苦春歸去。寂寂花飄紅雨。
碧草綠楊歧路。況是長亭暮。
少年行客情難訴。泣對東風無語。
目斷兩三煙樹。翠隔江淹浦。
紅芳不可待,綠蔭忽已成。
妾貌愧花好,郎姿如柳明。
杜陵際喪亂,每飯不忘君。許身稷與契,世尤駭其言。
豈知此老胸,固生憂黎元。稷契佐唐虞,得以康斯民。
君民實一體,君仁莫不仁。所以企中興,戀闕心拳拳。
肅代雖孱主,西極猶自存。陵夷逮懿昭,讀史足辛酸。
豈惟凍雀悲,清流亦投淵。群盜起如毛,什百巢與溫。
所過恣屠掠,千里無人煙。五季遞興仆,十國更剖分。
回思天寶日,何思羲皇前。九州戴共主,繼體豈皆賢。
神器要有屬,自然息闇干。《風》《騷》本忠愛,千載思靈均。
楊墨無君父,率獸終食人。民彝既泯亂,天道無幸全。
此語非臆造,吾聞自船山。
山河淚灑感同舟,
鐵石心肝迥不侔。
百里孤城甘死守,
芳名鼎峙足千秋。
咸陽樹。驪山路。可憐當日作事誤。殷仲文。王衛軍。國家此輩,要是可惜人。
憶君清淚如鉛水。奴見大家心亦死。令壺齟。收中吾。聊且酒酣,耳熱歌嗚嗚。
莫櫟釜。行學估。羞與噲等伍。金屈卮。楊叛兒。阿奴今日,不減向子期。
生子當如李亞子。奴價今年大勝婢。轂朱丹。作高官。未若小樓吹徹、玉笙寒。
芳年樂事新,月色映燈輪。九陌歌鐘動,千門火樹春。
粉香吹作霧,衫影亂飄塵。愿假千場戲,淹留巧笑人。
相攜游伴出,南陌又東城。永夜魚龍戲,高樓弦管聲。
催春花并放,留賞月偏明。別有娛情處,酣歌達曙更。
語言須中節,義理貴從宜。
可革仍三就,當行必再思。
龍種初栽鳳沼邊,春深玉立已參天。為乘好雨添幽色,不是濃云與淡煙。
修篁怪石儼仙班,長日輕風響佩環。無限晴光重蒼翠,淇園何物更追攀。
偃仰懸崖幾度秋,老龍蛻骨入林幽。扶疏直節干霄上,化作長虹跨九州。
萬頃瀟湘雪亂翻,朝來開霽玉為坤。惟馀綠葉孤標在,不見英皇染淚痕。
壯語徒傳萬古名,黃龍直搗酒同傾。
已成掃穴犁庭計,可奈班師奉詔行。
大漠迢迢連極塞,亂山莽莽繞孤城。
宋金都邑皆塵土,剩有英雄恨未平。
江月當人起,煙沙近臘天。
不知今夜夢,可到故林邊。
敝罶三星在,扁舟百丈牽。
浮生厭漂蕩,四十轉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