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穆侍御歸東都
知君儒服貴,彩繡兩相輝。
婉婉成名后,翩翩擁傳歸。
江深煙嶼沒,山暗雨云飛。
共待酬恩罷,相將去息機。
知君儒服貴,彩繡兩相輝。
婉婉成名后,翩翩擁傳歸。
江深煙嶼沒,山暗雨云飛。
共待酬恩罷,相將去息機。
知道你以儒服為貴,彩色花紋相互輝映。你成名后風度優雅,輕快地帶著傳信文書回歸。江水幽深煙中的島嶼隱沒,山巒昏暗雨云飄飛。我們一起等報答完君恩后,攜手去歸隱。
儒服:儒家的服裝,這里指文人服飾。
彩繡:彩色刺繡,形容服飾華麗。
婉婉:形容人儀態美好。
擁傳:持傳信的文書。
息機:息滅機心,指歸隱。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與友人分別,友人成名后要回歸東都,詩人寫下此詩表達情感,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對友人的贊美、送別之情和歸隱之愿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情感和生活態度。
清晨扶杖百花源,風摺烏紗半幅翻。三十年前風月好,青樓白面碗如盆。
王氏仍淮水,賢人減潁川。風流今盡矣,天理舊茫然。親涕沾封篋,交情動絕弦。公卿誰不到,偏夭賈生年。
六籍喪秦火,馀燼昔褒崇。豈系今古文,區區爭異同。常怪經生家,淫詞助之攻。厚顏托師承,排擊稱名通。
百代風流集豫章,娟娟各自作時妝。誰知索虎鉤鯨手,傳到黃家便到王。
甚年來、煙蕭月瑟,百般風物非故。飄鸞泊鳳天涯隔,相憶不成相顧。思泰宇。除妙翼迦陵,那庇無憂樹。嗟君孤旅。尚念我衰年,魂搖意兀,寂寥滯鄉土。誰予遣,不共蒲團衲侶。禪關消傍鐘鼓。華顛仰屋叢殘里,此道已違玄素。傷寡與。祗一脈芒馨,默寄存遙圃。幽懷孰語。待譜入湘弦,希聲自寫,怨哢謝鸚鵡。
春入華堂,玉階草色重重暗。寒波一片映闌干,望處如銀漢。風動花枝深淺。忽思量、時光如箭。歌聲撩亂。環佩叮當,繁華未斷。游賞池臺,滄桑頃刻風云換。中宵笳角惱人腸,泣向庭闈遠。何處堪留顧盼。更可憐、子規啼遍。滿壁圖書,一枝殘蠟,幾聲長嘆。
避石斜開徑,臨池小作堂。竹陰隨杖履,荷氣襲衣裳。迥覺紅塵隔,寧知白日忙。一觴還一詠,此樂詎能忘。
大華終南翠作屏,黃沙黑水萬重輕。春風楊柳三千里,一出長城不肯青。
弄黃含綠葉開眉,最有春來次第知。生計任隨栽者意,卻嗤松柏不禁移。
天地含光,陰陽化章。蔬腸清白,棗齒淡黃。叢林閒去就,云水老行藏。百鍊之金柔兮繞指,九試之玉溫兮截肪。隨身干木,作戲逢場。
飛下云閒玉箸書,忽如夢覺揖梅癯。古來髓脈今誰識,稱得山中老餓夫。
神丹妙道故延年,豈是凡流識大仙。老子尚猶能諱事,軒皇不許亂相傳。誰知造化功夫力,罕見今生度宿緣。猛虎伏來龍駕馭,云騰五色思悠然。
別君惟怨春,不怨江邊柳。欲贈倦攀條,東風吹入手。
流水身飄忽,青云意闊疏。儒林看作傳,使者合求書。野月隨丹旐,山煙濕素車。寢門今日淚,一灑為無馀。
平淮既淼淼,曉霧復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暉。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潮魚時躍浪,沙禽鳴欲飛。會待高秋晚,愁因逝水歸。